供应链金融基础知识介绍

首先,从企业和银行的角度理解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涉及金融机构(银行、保险、担保等。)、核心企业(一家或多家)和成员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物流等。),而提高资金效率的好处体现在每一个参与者身上。但是理解这种融资模式的立场,银行和企业是不一样的。

从企业方面看,供应链金融是配合供应链管理出现的,而前者的概念与上世纪末的全球外包活动密切相关。总之,越来越多的配套企业以外部承包商而非核心企业事业部的形式出现,带来效率和成本优势的同时,也导致融资节点相应增加,供应链资金流运作复杂。从(核心)企业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方案,旨在简化供应链各节点不均衡的融资格局,避免意想不到的资金瓶颈。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供应链不仅是资金流、产品链、信息链,也是信用链,但节点之间的信用水平差异较大,会相互影响。核心企业不仅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融资能力。但纵观这个由核心企业带动的商业链条,核心企业的强大信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是外部投入资金集中在核心企业,无法形成整个供应链的最佳分配方案;其次,过多的钱沉淀在核心企业,也降低了银行的博弈能力和资本收益。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基础重新评估供应链的信用,根据需要合理分配外部资金。所以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解读,其实就是优质信贷(核心企业)的拓展和再利用。

二、供应链金融的起源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市场需求。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源于世界级企业巨头寻求成本最小化的全球外包。全球外包活动导致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部分节点出现资金流瓶颈?木桶短板?效果,实际上部分抵消了分工和承包企业劳动力带来的效率优势?成本洼地?最终的成本节约。于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开始发现金融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国际银行业也进行了相应的业务创新来满足这种需求。供应链金融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

三、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001下半年,深发展在广州、佛山两家分行开始试点生存理财业务。动产和货物权利质押信贷业务?),年末信贷余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利用特定质押项下的多阶段赎回模式,结合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合计结算和保证金存款超过20亿元。之后从试点到全系统推广,从自补偿贸易融资,?1+N?供应链融资,到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系统化细化,该行于2006年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之后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都涉足于此,不少银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虽然商业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基本相似,但各家银行从自身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供应链金融,形成自己的品牌。

第四,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的区别

虽然都是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但与传统信贷相比,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营销口号,在理念、实现模式、管理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传统的信用评估侧重于单个企业节点,贷款质量基本由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链条的稳定性,对供应链的评价不仅是优先的,也是比较复杂的。比如供应链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否“健康”,这是经营数据之外的,在供应链金融中非常重要。换句话说,单个节点的信用对供应链的贡献或破坏性不如节点间的业务联系重要,因为良好的交易模型和严格的监控流程可以消化单个节点的信用波动。

在实现方式上,传统的信用评估是企业的综合信用,相对难以把握,这也是资产支持融资成为主流的原因。而供应链金融强调交易的确定性和资金的封闭性,要求资金与交易、运输、商品销售严格对应。对供应链信息流的控制程度决定了供应链金融方案的可行性。传统信贷依赖于报表和货权,动态信息应该加入供应链金融,因为风险已经从供应链的单个节点上移。

与一对一的传统信贷相比,供应链金融还增加了核心企业这一变量,其合作意愿和对成员企业的约束力也是影响供应链质量的重要指标。换句话说,由于供应链金融整合了全链条的信用,单个节点的风险会更复杂。

从客户群体来看,传统信贷更注重资产价值,对行业特点没有严格要求。相比较而言,供应链金融对行业的运营模式要求更为严格。根据供应链的稳定性、产品市场需求的更新进度、核心企业的约束力和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不同行业供应链的“健康”程度差异很大,现阶段供应链金融的推进应分阶段进行。

动词 (verb的缩写)供应链金融的好处

?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又能延伸银行的深度服务?双赢效果。

一是企业融资新渠道。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遥不可及。对于许多大型企业的财务高管来说,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还可以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降低其流动资金需求水平。

第二,银行开源的新渠道。

供应链金融为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针对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是?装订?在提供服务的银行。

?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不仅仅是和单个企业打交道,而是和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掌握的信息相对完整及时,银行的信用风险要小很多。?在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和风险考量模式下,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对整体贸易的评估会将更多的中小企业纳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即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一些风控标准,只要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稳定,银行不仅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风险评估,还可以对这项业务进行授信,促进整个交易的实现。

三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团购?随着发展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益成本比得到提高,并显示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第四,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流融合。

供应链金融实现的好吗?物流?、?业务流程?资本流动?、?信息流?平等多流整合。

6.如何防控供应链中的金融风险?

(一)传统风险防控

根据上述定义,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至少是表面上的两个方面的风险控制。一方面是财务风险,一方面是物流风险。

如何控制金融风险,从央行到银监部门,包括所有的金融机构和专家,论证了很多年,也是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是内部管理风险。

如何控制物流风险,也从交通运输部主管部门和各级物流企业围绕ISO认证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关键也是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运输工具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是仓库的安全风险。每年主管部门都有安全生产月活动,这里不再赘述。

金融与物流的结合成为新型金融物流业务的风险,不仅是金融与物流风险的简单叠加,而且由于融资方第三方的加入,三方法律关系更加复杂,风险大于原来的单边风险。从近十年来监理业务产生的风险案例可以看出,不仅风险大,而且金额大,影响非常大,往往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上海钢铁融资风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涉及数百亿人民币。所有的银行都受到牵连,几乎所有的大型物流企业也受到牵连,上千家钢贸企业倒闭。深刻的原因已经讨论过了,以后会有真相的分析。简单来说,金融和物流结合后,双方都把控制风险的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以至于缺乏相互监管,过度信任第三方导致监管失控。

金融物流业务深层次的风险原因,其实是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根本弊端。一是政府部门的管理不作为和割据,耽误了动产登记的统一,这是重复质押的根本原因;二是法制不健全,违法成本太低,以至于经营者纷纷模仿,产生滚雪球效应。好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纲领,不会再出现这种有法不依,有法不依的现象了。

(2)网上风险防控

在线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为了防范原有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风险而推出的新业务。其目的是通过线下和线上的结合,从资金和物流两方面形成一个闭环,相互制约和控制,从而避免因责任不清而导致监管失控的情况。

比如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提供商中外运长航集团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是指中外运长航集团针对某一类商品(如有色金属、粮食、橡胶等),开发生产企业、银行、物流企业、商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供应链融资信息系统平台。),制定供应链融资规则、流程和标准,在供应链内部形成完整的闭环融资服务体系。

闭环融资服务体系是指参与融资的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商业企业,必须向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提供合同(包括订单)、资金结算、货物出入库等信息,做到信息及时、准确、透明。平台对每笔借款、购销合同、资金结算、货物相关信息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采取终止借款、冻结账户、处置货物等措施。

中外运长航集团作为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大型国有企业,利用其航运、港口、运输、仓储服务和监控能力,对进口口岸从装货、租船、港口作业、内陆运输到物流园区管理进行全过程监控,并承担货物的保管;此外,中外运长航集团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管理商品物流园,提供高效的仓储、抵押物监管、商品质量鉴定等公共服务,成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的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