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正式告别神龙。新接班人能否拯救神龙汽车?
根据陈彬的简历,自1998加入东风公司以来,陈彬在东风公司工作了22年,其中11年R&D,4年大型制造,5年党群管理,2年企业管理经验。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东风汽车公司领导班子就进行了一轮调整。张祖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PSA集团秘书长、中国区业务负责人(格雷瓜尔?Olivier)担任副主席。
李俊这次离开东风神龙似乎并不奇怪。
翻翻李俊过去的简历,不难看出,李俊已经在东风公司工作了近30年。1992起,先后担任东风公司经营计划部综合计划员、副科长,后辗转东风旗下东风沈峰、东风日产、东风神龙等各大公司。
事实上,李俊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加入神龙的。2018年2月4日,18,李俊调任神龙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不过神龙当时的处境很尴尬。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被现实刺痛,神龙汽车始终没有放下紧绷的心弦,试图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在狭小的门缝中寻找一丝曙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神龙内部的管理问题一直在阻碍着公司的发展。
甚至东风公司董事长朱延峰上任以来,已经对神龙管理层进行了三次调动。作为神龙汽车常务副总经理和“元”计划制定和推进的主要领导,坦言,自去年9月提出并实施以来,“我们走得很辛苦,做得很努力,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很明显,李俊没有把龙转过来。
数据显示,神龙汽车2020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为2.7万辆,同比下滑64%,不到销售目标的十分之一。显然,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明显回暖的时候,神龙汽车并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
然而,李俊并没有为神龙努力。2065438+2009年9月,神龙汽车提出了“元计划”。目标是通过“养元”、“固元”、“扩元”三个阶段的努力,实现40万辆的整体销量,实现神龙的复兴。其中,“固原”阶段(2020-2021),销量提升至25万辆,盈亏平衡点进一步下调至654.38+0.5万辆,恢复系统产能,实现稳定盈利。
神龙汽车常务副总经理李俊曾表示:“希望通过‘元计划’,神龙能在2020年实现盈利。”但上半年神龙实际亏损6543.8+0.3亿。目前来看,神龙汽车能否在2020年实现盈利并不乐观。
其实神龙汽车的没落早有征兆。早在2016年,神龙汽车就开始出现疲态,销量同比下降14.77%。从此走上了下坡路。到2019年,神龙汽车年销量仅为113600,下降了55%。
神龙汽车董事长张祖同在分析神龙管理不善的原因时也直言:“东风的管理者没有充分了解PSA,PSA的管理者也没有充分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的需求,使得神龙公司在日常内部管理上存在分歧,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的确,管理者是公司成败的关键。早在邱先东主政时期,当时的神龙汽车销量就一路飙升,2065,438+05年70.48万辆的好成绩。邱先东于次年升任东风公司副总裁,后调任一汽任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但苏伟斌接手后,神龙汽车的销量开始下滑。2017年,神龙汽车销量仅为37.8万辆,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2.6%下降到1.8%。随后在2017年,神龙提出了“重返赛道计划”,具体实施“三步走”战略,包括“2017年站稳脚跟,2018年至2020年重返赛道,2021年至2023年追求卓越”。?
然而,直到2018李俊接手神龙,他才未能如愿“重返赛道”。?
事实上,神龙汽车近年来的逐渐没落与其动荡的人事变动不无关系。除了总经理从邱先东到苏伟斌再到李俊的频繁变动,神龙公司旗下两大品牌内部的高管也在动荡之中。2017年8月,东风雪铁龙副总经理车艳华、东风雪铁龙总经理饶介相继离职。时隔一年,东风标致法国公司副总经理吴绍戈也辞职。可以说,旷日持久的人事动荡持续降低着东风雪铁龙乃至神龙汽车的竞争力。
另外,让公司颤抖的是神龙对员工的态度。2018年初,董彪和冬雪限时撤离京沪,搬回武汉总部。公司在没有征询员工意见和说明搬迁方案的情况下,以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强制员工搬迁,导致神龙内部员工集体愤怒。
而且神龙汽车内部的员工也很痛苦。公司奉行不裁员的规定,员工“只出不进”,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可以说,从对荣耀的渴望到对生死的渴望,神龙这几年的崩溃已经严重渗透到工厂员工身上。
高层管理人才频繁流失,产品浇注缓慢,经销商流失严重,再加上标致、雪铁龙品牌强势外迁武汉,导致内部矛盾日益激烈。即使神龙内部已经出台了“回归轨道计划”、“元计划”等改革方案,但改革成果收效甚微。之后神龙在内部结构不稳定、产品策略频频失败等一系列情况下逐渐迷失方向,自然加速了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在中国市场的衰落。?
即便如此,合资公司双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东风汽车。2065438+2009年底,东风公司与PSA集团签署了新的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包括将合资期限延长至2037年,保持50%对50%的持股比例不变,开放平台资源,引入新品牌、新技术和新产品等。,两个股东的支持无疑都会给予。
作为国内最早的合资品牌之一,如今的神龙汽车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绝境。内忧外患之下,李俊告别后,新的接班人能否拯救神龙汽车?滴滴专车将持续关注。
文/封甜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