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雄的详细资料收集

陈万雄博士,香港著名出版人,1948,祖籍广东东莞。他从1980加入商务印书馆(香港)。现任联合出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商务印书馆(香港)董事总经理兼总编辑,商务印书馆电子商务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三十年来积极推动香港出版业的现代化、电脑化、数字化。他还担任过中英文化教育出版协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董事会主席、岭南学院(香港)校友会会长、香港艺术发展局成员、香港出版总会会长。2003年获第十五届香港印刷大奖杰出成就奖。2004年,他被香港特别行政区任命为太平绅士。

基本介绍中文姓名:陈万雄国籍:中国国籍:汉族出生地:广东东莞出生日期:1948职业:董事长毕业学校:香港中文大学主要成就:香港著名出版人。

香港出版协会会长

香港东莞同乡会名誉会长代表作品:《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历史与文化的穿梭》、《五四新文化的起源》。祖籍: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沙头村。个人简介,成就与荣誉,成就,荣誉,经营理念,经典语录,外界评价,相关信息,个人简介陈万雄,太平绅士,1948,广东东莞人,香港著名出版人。长期担任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1973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1975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哲学硕士学位,1980年在日本广岛大学完成博士课程,1989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他被香港科技大学授予荣誉大学院士。除出版著作外,陈先生还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年)、《五四新文化的起源》(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年;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历史与文化的穿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在学术成就和荣誉成果研究方面,陈先生主要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为主,主要著作有《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五四新文化的起源》(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五四新文化的起源》(北京:新文化)。1997),《历史文化穿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在出版方面,不断探索中国出版的新发展,策划了《故宫全集》、《中国区域文化厅》、《中华本草目录》、《敦煌石窟全集》、《中华文明传真》等几套大型出版项目。在电子出版方面,由其主导的联合电子出版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旗下公司)是中国出版业在香港成立的第一家多媒体出版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出版了许多著名的电子出版物,包括《故宫的CD-I》、《中国大辞典的CD-ROM》、《香港邮票的CD-ROM》等,并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电子出版得到了推广。荣誉公职包括:香港出版学会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版权审裁处成员。他现为中英文化教育出版协会主席、香港出版总会会长、香港出版学会常务理事、香港艺术发展局成员、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事务顾问(历史)。2002年,他当选为香港出版学会会员。2003年获香港印刷奖杰出成就奖。2004年,他被香港特别行政区任命为太平绅士。在陈万雄眼里,商业理念就是他出版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这本书所承载的文化力量。他非常注重自己出版的每一本书的质量,他要的是好书。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陈万雄认为,像商业出版社这么大的出版社,其利润不是以一本书来计算的,而是以整个业务来计算的。不要因为市场而排斥一些有很大社会价值的书。“如果我真的亏了,会推出一些学术著作。”可以看出,陈万雄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生于历史的陈万雄,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敏感的历史触角,触动了出版社的商业脉搏。以史为鉴,陈万雄看到了出版社的发展趋势,他的实际行动很快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在经营联合集团的同时,他敏锐地感觉到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改变。“我们这一代属于传统图书运营商和出版商的最后一代。从过去十年来看,新技术已经大规模应用于图书出版业。”2004年,集团开发了多种出版软件;2005年,我们引进了获得美国专利技术的电子翻页技术;2006年获得* * *教育基金支持,计划未来两年在香港发展中学生电子书图书馆。香港联合集团的电子出版业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管理、经营、做人、做生意都是智慧,智慧要从人文中吸收。外界对陈万雄的评价是以“中国人越来越多,人物却越来越少”为依据,记录了许多受到沈从文、启功、牟润孙等文人熏陶的人的风范。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的国学大师钱穆,晚年曾在最后一堂课上说:“不要抹杀和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中寻找本源,在时代变迁中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然而,钱穆已经去世多年。当大家都在感叹,担心钱先生的思想没有人继承的时候,陈万雄默默完成了《阅人与阅世》这篇教人阅读道统的范文,让潜藏的美德之光发扬光大,钱先生的思想才不至于难以为继。阅人阅天下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中篇,下篇。第一部分描述了陈万雄在编辑生涯中结识的一批文化学者,包括沈从文、启功、王力等人。中间部分主要描述了他在新亚学院读书时遇到的导师,如何激发他的教学之心。下一章题为“历史杂文”,阐述了他对历史学家的尊重,并包括他为一些书籍写的序言。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中国遭受了西方文化的冲击,社会道德价值观发生了迷失。陈万雄是想用文章引导人。”中国人越来越多,人物却越来越少。“他也认为书中描写的道德模范值得我们欣赏,即使他们不为道德牺牲生命。把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写下来,至少可以在历史上留下记录。即使现在甚至下一代做不到,也可以“把潜在的美德之光照耀出来”,让年轻一代发现这些人在社会上做了一些好事。陈万雄之所以能保持理想主义的追求,是因为他觉得亏欠新亚学院,驱使他选择学术研究作为终身事业。同样是新雅书院毕业生、以教书为己任的陆(小思饰)表示,看了这本书后很有感触,认为书中提到的道学传承,正是体现了新雅精神的代代相传。小思也感慨道:“近年来,很少有人谈论道教的传承。我对书中提到的老师非常熟悉。陈老师写牟润孙老师的时候,我流泪了,因为这种老师现在很难找。虽然很难找到继承传统的老师,但陈万雄认为年轻人传承文化责无旁贷。中国在19世纪末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今天的年轻人,除了作为专业人士,更应该作为知识分子关心民族文化。“如果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是中国开始衰弱的时候,中国想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先进国家,我猜想至少需要200年,也就是2040年。中国将在30年内成为一个文化先进的国家,而这几十年将由年轻人主导。因此,这是一个时代充分发展的机会,也是中国人充分了解世界文化的机会。在全球化趋势下,过去知识分子喜欢讨论的中西文化冲突早已不复存在。最重要的是取长补短:“我相信没有人认为传统文化不重要,或者接受先进文化不重要。现在没必要争论这个。问题是怎么练。中国文化正面临这样的局面。年轻人如果能遇到这个机会,将是最好的一代。陈万雄“不怕花落,明年花更好”的乐观态度,也迎来了改革开放后8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文化热”,以及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讨论百家经典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年轻人可以阅读很多带有西方思想的名著。正如陈万雄所坚持的,他们真的不用担心。在这次四川地震中,陈万雄被中国人民团结、互爱、互助的精神所感动。“中国人抛开唯利是图和道德败坏的心,你会看到很多老师为了救学生献出生命,很多好人出现,所以社会道德一直存在。看到这里,我真想把这些人和事写出来,给别人学习,给别人启发。”陈万雄坚定地说:“社会越困难,人越失落的社会,这些人就越会出现。他对人类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因为正是在历史上的一些艰难时期,即使是在腐败的时代,也会出现一些思考人类未来,不断关心社会文化传承的聪明人。陈万雄认为,在思想文化界,这些才华横溢的人对“时势造英雄”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他的新书记录并讲述了他接触到的人的故事。相关资料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综合性出版集团。它是在1988几个有悠久历史的出版机构的基础上成立的,经营类别包括图书出版、图书发行与零售、书刊、商务、保密印刷等。旗下子公司遍布中国香港、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包括香港三联书店、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商务印书馆、中商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