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公司有什么特点?
经营业绩不佳
中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经营亏损将被摘牌。为了保全上市资格,一旦上市公司连年经营亏损,无法自行走出困境,买壳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加。以1994恒通收购棱镜为例,由于棱镜公司重组,其主导产品多种硅产品和应时玻璃产品受全行业低迷影响,主营业务利润非常少,被列为沪市小盘三线股。这个时候恒通愿意出资买35。5%的棱镜股份,成为棱镜第一大股东,帮助棱镜寻求新的发展。这种收购将有利于棱镜。
(二)行业发展前景不佳
产业是夕阳产业。经过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一些原本供不应求的行业已经趋于饱和。这些行业已经过了生命周期的“黄金阶段”,进入衰退期,盈利能力和增长空间越来越小。因此,整个国民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全面创新的需要,而那些目前已经表现出疲态的产业尤其需要将存放在其中的资产转移到新兴产业。“壳”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当然面临着产业转移的问题。因此,中国高度饱和的纺织、机械、机床等行业,商场过于密集的城市商业,产能过剩的普通建材行业,以及一些缺乏营销能力的大学行业,都面临着产业转移的问题。市场热议的重组板块大多分布在上述行业,如沪深两市的低价纺织股、南通机床等机械股、玉环等。
商业股如股份、南洋实业等长期经营不善的高校工业股。
(3)产品特点
主导产品和产业没有发展前景,产品生命周期处于衰退后期,无法更新换代,或者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产品被市场淘汰,重组无望。比如家电行业的一些产品,医药行业的化学品。
(4)股本的特征
资本结构复杂的上市公司,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和后续经营的难度都比较大,所以这类公司一般很难成为重组的对象。资本结构简单,收购障碍小。较小的股本将有助于收购方筹集资金,降低收购成本和风险。理想的“壳”目标公司的股权结构应相对分散,相对控股公司的股权占总股本的5%以下,或者国有股或法人股的股权占绝对多数。这些股份的集中,使得只要场外协议转让成功,就有可能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
(五)规模特征
摊子太大,涉及行业太多,投资亏损严重,但改变主业并不难。
(六)债务特征
企业债务负担过重,持续亏损,但不会破产。
(七)股票价格特征
股价长期低迷。一般来说,市场在寻找潜在的“壳”货源时,大多要考虑可能的重组成本。而股价长期低迷的公司大多业务不景气,公司现任管理层无法在成长性方面大显身手,从而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够得到股东的支持。毕竟,股东觉得新的力量介入公司,可能会改变公司的经营状况,这将反映在股价上,最终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八)母公司无能为力。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如果还有一定的实力,是不会允许外力介入的,只有在母公司无力转让资产提高账面收益的情况下,才会欢迎外力的介入。毕竟外力的介入也给母公司提供了一个提高收益的可能,至少,也给母公司卸下了一个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