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猪中花猪的特征

宁乡花猪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良种猪,在全国多个省市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留下了辉煌的印记。它的发源地在我县流沙河一带,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早在明朝洪武时期,就有“与其他财产所有者同肥”的美誉。1954,在国家品种资源调查过程中,被认定为国家优秀地方品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除台湾省和西藏外,我国其他省市均有引种饲养。上世纪60年代,猪种作为中南地区的代表,被列入高校教材。70年代被FAO杂志《家畜育种》详细介绍,并被该组织列为推荐品种。1981年,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布《宁乡猪标准》,正式确认宁乡花猪为中国三大优良地方品种之一;上世纪80年代,其市场扩张一度达到高峰,仅县肉联厂每年就向东南亚国家出口60万头乳猪产品。

2003年,宁乡花猪新国标颁布时,农业部专家对各地的良种猪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大部分品种处于濒危困境,宁乡花猪就是其中之一。7头公猪,7个血统,母猪数万头,但大部分都是通过杂交繁育出的白毛猪,这就是我县当时宁乡花猪的现存情况。宁乡花猪这个物种亟待保存!因为从物种保护理论来看,为了继承所有的优良特性,不丢失自己的基因,血统必须达到31,最低底线是10。

当时县畜牧水产局一班人从物种保护的角度提出要大力发展宁乡的花猪产业。在得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畜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后,在流沙河建立了宁乡花猪繁殖场和宁乡花猪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位于原曹冲乡。

2004年4月,县畜牧水产局派技术人员到新化县寻找宁乡花猪的血统,该品种在我县已不存在。此前技术人员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新化引进了大量宁乡猪,现在本地猪应该还有不少。努力有回报!技术人员跑遍了5个乡镇,经过7天的“地毯式”搜索,终于找到了在我县已经消失的3个宁乡花猪血统。当年5月,6头公猪带着这3条血统被带回了“老家”。至此,宁乡花猪在自然保护区和养殖场的血统都达到了10,终于走出了濒危的困境。在推动宁乡花猪产业重新崛起的过程中,县畜牧水产局一班人一直把物种保护作为重点工作。从新化引进3个家系后,在自然保护区和保种场形成了宁乡花猪系统的核心保种群体,每个核心保种群体包括代表10个家系的10头公猪和代表10个家系的150头母猪。

为促进宁乡猪保种工作高效开展,县畜牧水产局建立了梯队式结构的保种队伍,由该局技术人员、流沙河镇畜牧水产工作站两名专职保种员、保护区10个自然村共保员组成。并实施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包括建立种猪谱系档案,给每头种猪一个相应的编号,严格换代换公猪等。

严格的世代更替是物种保护成败的关键。宁乡花猪保证各种猪三年换一代;在此之前,每两年更换一代。这是县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根据相关理论,结合宁乡花猪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的方案。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每一只种猪都有严格的档案管理,每一只后备种猪的选择都要遵循严格的标准。每一代都有一套完整的血统档案;不同地区的公猪按一定周期交换一次...各项措施的实施,使宁乡花猪的优良特性得以完整保存和充分展示。

何家住流沙河镇曹冲村,家里有1头母猪。在宁乡花猪保护区,这样的保护户有150户,都与县畜牧水产局签订了保护合同。他说,每个饲养员每年都能拿到一定的补贴,养公猪的住户拿到的补贴更多。在他的印象中,宁乡花猪的保护工作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扎实。每当有什么问题,养护人员都会及时帮忙解决。一年后,县畜牧水产局的技术人员和当地饲养人员会多次上门指导。因为这些,他和当地很多养殖户有着同样的感受——宁乡猪越来越好了。2007年,他饲养了1头母猪,数量增加到15头。他说扩大规模就好,当地很多村民都有这个打算。

物种保护工作长期扎实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荣获“全国宁乡生猪养殖场”和“全国宁乡生猪储备场”称号。到目前为止,只有宁乡花猪同时获得过这两个称号。繁殖场有宁乡花猪良种场和资源场,每年可养殖种猪1200头。保护区基础母猪近2000头。宁乡发展花猪产业得到了多位县领导的关注和支持。这种重视和支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立了宁乡花卉养猪产业深入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李士秋担任顾问,县长李春秋担任组长,副县长刘萍担任副组长,全面协调宁乡花卉养猪产业的深入发展。

在年初的人代会上,“宁乡花猪保护与综合开发”议案被列为一号议案,成为全年唯一交给县政府的议案。这个建议得到了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长李春秋对此课题进行了多次深入研究,并从产业发展基金中安排了654.38+0万元专项资金。副县长刘平亲自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使处置工作高效推进。经过反复研究和不断完善,宁乡养猪业的发展思路已经确定,即按照“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品牌引领、项目支撑;“龙头带动、辐射带动”的思路,“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模式,以公司为龙头,依靠科技,通过加大投入和开发,形成“物种保护、繁育、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五年50万,十年超百亿”(即通过5到10年)

年初以来,在县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县畜牧水产局投入了比往年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对宁乡生猪产业进行深度开发。局长杨和党委书记谢经常来到第一线,争取上级更大的支持,解决各种问题。邀请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院专家制定宁乡花猪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制定宁乡花猪保种繁育工作方案。邀请北京流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宁乡花猪宣传画册,打造宁乡花猪养殖示范窗口,开始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每项重点工作都由一名局班子成员具体承担,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使之有序推进。

宁乡花猪青龙村养殖示范园位于双福铺镇何璇村,占地340亩,计划投资近3000万元。根据规划,其建筑为古典风格,是集水产养殖生产、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宁乡猪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原生态环保综合示范园。投产后生猪存栏可达5000头,生猪存栏1,000头。为快速推进这一项目建设,县畜牧水产局派出3名工作人员长期进驻现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其主体工程可在2011春节前完成,2011 5月前投产。

强大的龙头企业是宁乡养猪业深入发展的必备因素。郝静农产品有限公司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宁乡花猪产业的发展。加盟的宁乡养猪户有200多户,规模养殖场有几十个,年出栏生猪近3万头。公司拥有2个养殖场,加盟销售网络覆盖湖南等地。

“我们正在有选择地引进一家实力雄厚、养猪业发展经验丰富的龙头企业,强力带动宁乡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然后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宁乡花猪’整体上市,将宁乡花猪打造成‘国民肉’,使其销售价格达到200元/斤,实现宁乡花猪产业的新崛起。”在采访中,县畜牧水产局局长、宁乡花猪产业深度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