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力挽狂澜,亩园年出栏生猪超6000万头!猪巨头时代已经形成。
下半年利润高,产能猛增,行业布局巨变。与此同时,新的技术和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养猪业的进步。
本文盘点2022年养猪行业关键词!
正邦虽然力挽狂澜,却显示出了自己的弱势。
2022年,“正邦”频频登上养猪业头条。这一年对正邦来说可谓是“煎熬”的一年,甚至是生死攸关的一年。
从年初频繁出售饲料公司,到最近将西南部分母猪场出售给双胞胎公司,再到现在旗下部分子公司申请破产。
股价也从年初的约10元/股跌至现在的约4.2元/股,一年内市值缩水超过50%。
虽然今年正邦在借钱筹钱的路上不停的跑来跑去,但是似乎正邦的颓势至今没有被止住!
至于正邦是否会退市,不得而知,但不管如何收场,经过此役,正邦内伤严重,实力被大大削弱,与木元、温氏、新希望的差距越来越大。未来能否留在第一梯队也是未知数。
正邦的经历再次提醒养猪户,盲目扩大规模风险太大,负重过大容易翻船。接下来,养猪进入了“效益上升”时代,单靠规模已经不是制胜法宝。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王道,这才是竞争的“根本”!
行业整合加速,寡头时代正在形成。
今年上半年,由于猪价长期低迷,养猪业一片愁云惨雾。虽然很多养猪场苦苦支撑,但依然无法摆脱被收购、被兼并,甚至主动“断臂求生”的命运,其中不乏头部猪企和规模化养猪场。
例如,今年2月,正邦科技向大北农出售了8家饲料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放弃了西南地区的饲料市场;3月,金拟以153万元转让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华阳动物药业有限公司51%股权,拟以27100万元收购福建一春49%股权。“两销一收”只是将公司的核心业务聚焦在生猪养殖上;3月,罗进牧业出售旗下5个规模养猪场,设计规模260万头;4月,新五丰拟收购湖南天信种业及其部分公司股权,未来生猪产能可能达到280万头。
在一系列企业间的兼并整合下,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得到了快速提升,形成了巨头并列的格局,甚至巨头都在走向寡头。
据了解,截至2022年9月底,牧原、石闻、新希望等十大上市猪企的能繁母猪总数已达588.7万头,占全国总数的13.7%。
2022年,头部上市猪企将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猪中之王”牧原预计出栏生猪610-6200万头以上。
经过今年的洗牌,几大巨头的掌门人也在撇清关系。尤其是“一哥”牧原的规模远超其他养猪大企业,养猪成本明显低于新希望、温氏等。寡头时代的格局已经形成。
在建筑物里养猪是将生产能力转化为产出
近三年左右,受非洲猪瘟刺激,生猪产能阶段性被砍掉,红利出现。在分红的诱惑下,猪企疯狂扩张,资本涌入。短短三年,全国新生猪产能已经达到6543.8+0.3亿头。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一轮扩张中,“建养猪场”成为资本的宠儿,加速崛起。牧原、石闻和唐人神都建有养猪场,并已投入生产。其中内乡年产265438+万头猪的建筑养猪场,沐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养猪场,* * *建设了21个建筑养猪场,每场60头猪。湖北中新凯威建设的26层养猪大楼,是世界上建筑最高、单体面积最大的养猪示范基地,年产猪654.38+0.2万头。唐人神龙华十里冲大楼养猪场是江南最大的单体养猪场,建有28个养猪场,年产猪654.38+0.3万头。
不管你有没有进步,新事物总是在飞速发展,不会停止等待任何人。
建设养猪场是一件新鲜事。
两年前,谈论“建养猪场”似乎更多的是一个噱头和概念,很多人都在质疑和论证它的科学性。
然而两年过去了,看着一栋栋的养猪场,大部分已经投产,当初承诺的产能已经转化为产量。
建筑养猪场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有现代智能技术支撑。是集饲料加工、生猪生产、食品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体布局,这将成为未来的竞争力!
猪价大跌,行业一直在淘沙。
今年的生猪价格经历了“深跌暴涨”。
全年来看,最低点出现在3月下旬,仅为11.8元/斤,最高价出现在10月中下旬10,达到28.4元/斤。
高点和低点的差价是16.6元/斤,也就是说每头猪的利润差是2000元。
从最近一两年的情况来看,猪价的规律,或者说猪周期的原有规律正在被打破,原有的节日效应和旺季消费都在被打破。这是因为大家都认可了这个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所以大家都会根据这个规律的特点来规划生产,但是当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这个规律就失效了,从今年猪价的演变就可以看出来。猪价越来越受人为情绪的影响。即使是现在,很多养猪户开始用“资本思维”来指导生产,这也使得二次育肥的投机行为越演越烈,但结果往往是“自掘坟墓”。
但如果站在行业的制高点来评论这件事,那就是“存在即合理”。
即猪价的暴涨暴跌考验养猪户的承压能力,但也有助于行业“优胜劣汰”。只有养猪能力强的被大浪抛在后面,养猪业才会发展的更有效率。
结论:
回望2022年,养猪业如火如荼,对于身处其中的养猪户来说,或许是煎熬,或许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程式。但如果把今年放在时代的年轮里看,5年10年后回望2022年时,今年可能是养猪业规模、格局、技术变革的关键一年。
并且记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经验教训来警醒自己,我们会一直保持清醒,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