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桥口镇的自然资源

全镇水域总面积8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654.38+4300万立方米,地下水3200万立方米,长江过境能力762.25亿立方米,为764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7.56亿立方米。小镇的斜坡很陡,山谷很深。除牛东、西陵地区外,少量河水可用于农田灌溉,大部分河水难以利用。地下水埋藏深,出露低,开发利用难度大。镇内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依靠降水和水库堰塘蓄水。

全镇水能储量0.71万千瓦,可利用量0.51万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50.5千瓦。根据2005年的人口,平均拥有量为0.20千瓦。

东濮河全国年平均流量为3.1.7 m3/s,理论储量为0.1.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从1949到2005年,该镇人均土地面积下降明显:1949年为10亩/人,2005年为6亩/人。

2005年土地总面积1515000亩中,农业耕地占14.26%,经济园地占22.08%,林业用地占46.73%,水面占7.92%,草地和石壳占3.56%,城乡居民和工矿用地占2.97%。

镇上有三种土壤:紫色土、石灰(岩)土、黄壤。

紫色土由紫色砂岩和紫色页岩风化而成,呈稳定的紫色,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的老县城和大坪地区,占总面积的48%,适宜粮食、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石灰(岩)母质为石灰岩和泥灰岩,主要分布在大坪西部和西陵东部,占总面积的22%,适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黄壤的母质是石灰岩和应时砂岩,主要分布在勾平、大坪、牛东地区,占总面积的30%,适宜粮油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镇内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为生态特区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全镇栽培园占总面积的36.34%,已建成低山柑橘、高山桑葚的良好生态格局。全镇非栽培园林占总面积的63.66%。虽然25度以上的坡地占非耕种园地的70%,但由于气候适宜,阳光充足,森林植被长势非常旺盛,水土流失相对减少。随着三峡库区水位的上升,长江沿岸的河谷地区大部分是滑坡,严重影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全镇耕层土壤厚度一般在60-100cm之间,耕层深度16-20cm,占耕地的80.10%;质地以中土为主,粘过沙的人比较少;中性和碱性比例大,PH值6.6-8.5的面积占耕地的81.43%;平均容量值为1.374 g/cm3,置换量多为5-10 mg当量/100 g土。大多数土壤渗透性差,保水保肥性能差。全镇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耕作土壤中含量一般为1%-3%,非耕作土壤中含量大于2%,占53.53%。耕作土壤全氮含量在0.1-0.2之间,占57.64%。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普遍较低,钾含量中等。该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矿、石灰石、页岩矿、铁矿和铜矿。

东灵河以东地区煤矿储量丰富,总储量4500万吨,主要分布在鸡子岩和宝塔河,约占全县储量的50%,可开发2500万吨。我国煤层属于侏罗纪下三叠统香溪煤系,为无烟煤,平均发热量4500大卡/千克,适合民用和发电。

煤矿开采历史悠久。2005年,该镇原煤开采量达到7.5万吨。该镇主要煤矿企业有:鸡子岩煤矿、宝塔河煤矿、冯家湾煤矿。

石灰石镇石灰石矿分布广泛,储量大,质量高,储量约4.5亿吨。石灰石矿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镇上规模较大的石灰厂有八一大队石灰厂、店子河石灰厂、洞子沟石灰厂、小沟石灰厂、贾家坪石灰厂。上世纪90年代,移民高峰期,镇上有28家石灰石矿生产水泥预制件的企业,规模较大的是镇办建材厂。2005年,该镇有25家企业开发利用石灰石矿,其中最大的是洞子沟石材厂,有40名员工。法人吴开树年开采2.5万立方米,收益654.38+0万元。其他企业从业人员8人左右,年开采能力5000立方米,制造预制件的企业有12家。

页岩矿物主要分布在东浦河和陈加玲村西部的紫色土(红砂坡)中,紫色土中的红砂岩页岩矿物用于生产建材砖。1985王焦家湾村三组,开了第一家砖厂。到2005年,镇上有东山建材有限公司和苏家坡页岩砖厂。

铁矿石主要分布在宝塔河地区,这里在1958使用铁厂和小陶炉生产钢铁。

铜矿主要分布在阳坡村三组。1958建立钢铁工业时,李群公社在这里办了一个铜矿,用一个小土炉生产。1工厂

该镇位于中国植物区系分布关键区的东缘,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植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是著名植物“基因库”神农架的一部分。植被覆盖率为83.07%。

(1)食用植物

①栽培植物:主要是玉米(玉米)、小麦、大麦、稻麦、高粱、黍(小米)、水稻、大豆(黄豆)、蚕豆(芸豆)、豌豆、绿豆、红小豆(小豆)、米豆(卷须豆)、红薯(红薯、地瓜)、马铃薯。油料作物,如油菜、花生、芝麻和向日葵;芸豆(四季豆)、扁豆(眉豆)、芸豆、豇豆(芸豆)、豇豆、红薯(红薯)、芥菜(青菜)、大白菜(白菜)、大头菜(大头菜)、紫甘蓝(紫甘蓝)木荷(园莲)、茄子、辣椒、番茄、黄花、芋头、魔芋、红薯秧(地笋、地蚕)、菱角(高笋)、南瓜、哈密瓜、黄瓜、葫芦、葫芦、苦瓜、丝瓜、西瓜、洋葱、苦瓜。水果,如橙、橘、柚、桃、李、杏、李、樱桃、枇杷、枣、梨、苹果、香蕉、bonus(森林陷阱)、葡萄、猕猴桃、石榴、杵、核桃、银杏、栗子和甜椒;还有桑葚、茶叶、香烟等等。

②野生淀粉糖植物:主要有锥栗、油杵、木瓜刺、野樱桃、野桃、刺梨、土茯苓等。

(2)纤维植物

种植棉花、苎麻、棕榈等。(20世纪中期规模发展)。野生种主要有:桑树、构树、柘树、蝎草、大叶苎麻、红藤、常春藤、葛根、南蛇藤、藤茶、黄荆、黄竹、毛竹、芒、毛赖草等。

(3)芳香油料植物

主要有:茴香、桂花(桂花树)、香叶、樟脑、山鸡椒、山椒、川桂、神农菊、野椒、香薷、茴香等。

(4)树脂和油料植物

主要有:马尾松、马尾松、枫香、香椿、油桐、乌桕子、蓖麻、油茶、油橄榄等。

(5)饲料植物

镇上有400多种饲料植物,大部分是草本植物。木本人多以其果实、种子或叶片作为畜禽或鱼类的饲料。

(6)药用植物

栽培的药用植物主要有盾叶薯蓣、杜仲。、银杏、天麻、大黄、花椒、当归、川芎、黄连、厚朴、黄柏、黄芪、栀子、菊花、木瓜、藿香、荆芥。

主要采用野生药用植物:虎尾草、伸筋草、虎杖、何首乌、八角莲(一碗水)、淫羊藿、豪猪棘(三针)、五味子、乌药、柴胡、夏枯草、三七(白三七)、三七(纽扣三七)、刺五加、日本五加(吊兰)。

(7)花卉和植物

镇内主要花卉植物有:魏紫、杜鹃花、洪积木、含笑、苏铁、樱花、梅花、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国槐、丁香、海桐、菊花、羊蹄甲、香樟、石榴、山茶、牡丹、玫瑰、兰草、栀子、桂花、仙人掌、仙人。

(8)森林植物

镇内树种主要有:松、柏、杉、炮树、香椿、紫檀、枫树、喜树、桦树、杨树、灯笼树等。

2只动物

(1)驯养动物

畜禽是牛、水牛、猪、马、骡、驴、山羊、羚羊、兔、狗、猫、鸡、家鸭、家鹅、家鸽、鱼(笼养)等。主要是牛、猪、羊、鸡。

经济昆虫有蚕、蜂等。

②野生动物

镇上的野生动物主要有蚯蚓、螳螂、水蛭、蝎子、榕树等药用和经济无脊椎动物。狐狸、浣熊(狗獾)、獾(猪獾)、野猪、松鼠、兔子等哺乳动物;野鸭、白鹭、金鸡、斑鸠、燕子、乌鸦、喜鹊、山雀、画眉、椋鸟、麻雀等鸟兽;蛇、壁虎等爬行动物;鱼;青蛙等等。1自然景观

小仙洞位于海拔280米的陈加玲村西南,距董浩河350米,长3000米。从洞口“客厅”分作三个小洞,主洞向东,有烛部、凤梨桌、水田坝、天生桥、牛肝马肺、唐僧、白马追银龟、将军耍美、故宫招马等旖旎风光。

大洞子位于老县城平村村东。洞口宽敞,平均高度20米,约2000平方米。它是计划经济时代集体活动的特殊场所。沿着洞口深处有一个小洞穴。大四的徐秀贤曾经探索过,走了很久,点了七根半蜡烛,在门口用血写了“徐秀贤不死”七个大字,至今清晰可见。徐秀贤的探险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现在可以证明小洞穴真的可以深入。

响水河位于上沟坪8组,海拔1000米。前面有白虎云,云雾缭绕;中间有大型水库,碧波荡漾;之后是青山绿水,四季常青。

园林树木镇域内的园林树木有大阳古梨、石梁紫黄林树、牛东、石板樟树、张家坪夫妻松、酒仙坪灯笼树、大阳、陈加玲古柏树等。,都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而且枝繁叶茂,占地很大。

三峡库区蓄水后,原董浩与长江融为一体的休闲港湾,北至店子河,南至长江,东、西为三峡牲畜水库两岸,总面积65438±0.5平方公里。可以这样描述:施丽萍湖碧波荡漾,桥横山谷接物,新港车胄织路网,蓝天白鹤乘梯,峡风掀鱼郎帽,江华笑拉山女衣。想问海港有什么精彩,被休闲圣地的仙女迷住了。

2人文景观

湖北省优质果园、雷家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楚天第一园,是集“果-粮-猪-沼-菜”为一体的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集甜、香、绿、美、爽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总面积1.3万亩。春天,橙花盛开,芬芳馥郁;秋天,金橘园,硕果累累,甜蜜舒悦。

荷花池位于雷家坪集镇中轴线广场,总面积173亩,属于新城绿化带,分布在集镇街道两侧。樱花、雪松、国槐、桂花、紫荆花、香樟等奇花异草让集镇看起来绚丽多彩。路灯、绿叶、芬芳的笑容欢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是年轻人交流思想、相互倾诉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