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拼凑”出数字农业,电商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这种说法很少见。在电商江湖中,拼多多这个打破电商“最终时代”的进攻者,通常被认为是社交电商模式,是五环外市场创新潜力的释放。
在政协近日召开的“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座谈会上,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拼多多CEO陈雷在会上表示,“农业数字化水平滞后,农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标准化,产销之间信息不对称。”他表示,拼多多未来将致力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不仅是新贵电商拼多多,老玩家们也开始意识到这条赛道的巨大价值:阿里在2019年末迅速成立数字农业部门,JD.COM在6月10宣布未来三年将推出智慧农业,此前还与上市公司富邦共建了数字农业研究中心。
为了找到用户,打开市场,下乡“刷墙”是上一代电商把工业品卖到农村市场的“向下”打法;今天的农村电子商务,陈雷指出的“农产品上行”,某种程度上甚至意味着未来电子商务的想象。
目前电子商务的竞争已经远远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商品流通龙头的龙头电商正在改造供应链。在此基础上,未来电商需要完成的零售业转型不再是平台前端,而是如何“走上去”,激活产业链最上游。
然而,与美国标准化、工业化的农业不同,中国绝大多数农业生产是分散的小规模耕作;此外,传统线下错综复杂的配送和流通结构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农民往往被迫提前收获农产品或用化学品处理以延长保质期。在整个农业周期中,“种什么,卖多少,卖多少”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受多重因素限制,如何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一直是中国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主要挑战。
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还需要依靠商业创新来寻找解决方案。正如陈雷所说,拼多多已经做了一些尝试。目前,拼多多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游平台。依托“农田云斗”等组织和技术创新体系,尝试改造传统农产品上游供应链,近日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组织创新奖”。
但需要看到的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投资大、回报低、周期长、见效慢,行业ROE常年维持在3%左右,这将是一个漫长且不确定的巨大投资过程。
此外,面对聚光灯外的广大农村市场,电商真正的挑战不是“沉沦”,而是过去在城市可以快速复制的策略和风格,很可能会全部失效。如何重构新零售体系,探索新的生产与需求关系,甚至重新定义电子商务,才是农业数字化转型这个时髦概念背后的真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