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状态撤销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

撤销是指企业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被工商部门以强制手段剥夺其经营资格的一种行政处罚。这是行政机关对企业做出的最严厉的行政处罚。

撤销是一种行政处罚,不是基于企业的申请,是登记机关主动直接行为。撤销后,公司失去经营资格。在一定程度上,撤销也是公司退出市场的一种方式,但与注销相比,撤销并不是一种合法的退出市场的方式,而是对违法行为的一种惩罚。

公司被撤销后,没有经营权。如果该公司继续从事经营活动,将被视为无照经营,并可能被警告和没收其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旦被吊销营业执照,不仅公司本身,其法定代表人也会进入黑名单,即工商部门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并在相关企业信用网站上向社会公众提供信用查询,甚至会影响到以后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业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义务;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企业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

(二)企业披露的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其从经营异常名录中去除;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满三年的,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

企业自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之日起五年内未发生第一款情形的,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其从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中去除。

衍生问题:

公司注销和撤销有什么区别?

一、撤销和吊销的概念和后果

(一)取消的概念和后果

注销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经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并履行规定的清算程序后,主体资格消灭。企业注销后完全消失,法人资格依法终止,员工全部辞退,银行的钱全部收回,债权债务全部终结。

(二)撤销的概念和后果

撤销是指因企业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行政规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强制其停止经营活动的行为。撤销是工商局强行终止企业营业权的行为。注销前,公司仍然存在,但不允许开展业务。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注销是一种法律行为,是公司停止经营的最终和唯一结果。撤销只是一个过程。即使吊销了营业执照,企业也无法经营,但仍然存在,要承担相应的债权债务。

第二,诉讼主体资格

企业注销后,主体资格消灭,不能以原企业名义进行诉讼。

虽然企业在被撤销后、注销前不能正常经营,但公司的主体资格仍然存在,可以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直至被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