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公司的操作系统和手工作坊一样烂。

——— / BEGIN / ——

1

作为互联网运营者,你可能有过以下痛苦的经历:

(1)你在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做渠道推广。

你的用户每天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注册你的网站,APP,留下电话号码。

你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每天把所有的电话拿到后台,然后发给公司的电话销售人员,让他们一个个打电话跟进销售;然后每周,或者每个月底,你都会去营业部总结具体的改造,优化渠道。

统计的过程比较麻烦和混乱。你总觉得自己不是在做运营,而更像一个统计人员。

(2)你在一个电商平台运营,这个平台是微信+微店。

每天都会在社区、其他微信官方账号、外部平台做大量推广,会花大价钱推出微信大引流。

在你的努力下,微店每天都会有一点点的交易流水,但你还是想不通:哪个渠道获得了最高的销售转化?哪个渠道客单价最高?哪个渠道的投资回报率最高?

不得已,只能挨个给买家打电话了解详情...

(3)你在设计师社区做用户。

虽然你的运营后台可以清晰的显示每天有多少设计师入住,有多少作品发布,但是你并不能很快知道哪些设计师发布的数据最快;哪些设计师入驻发布频率很低。

你想给平台的设计师做一些分类,进行不同层次的用户操作;但是没有类似的功能。

你想快速优化潜在设计师发布的作品,却陷入了用户的汪洋大海,你想快速找到他们就更难了。

你的用户越来越多,运营却越来越累。

(4)你在现金贷公司做运营支持。

该公司在全国各城市都有信贷员。你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督促信贷员多放贷,提高放贷成功率。

你操作的方式很原始:让信贷员每天通过微信群在群里汇报,汇报陌生人和贷款数量;合同也是邮件接收,钱是银行转账。

你要手动统计很多信息,处理很多流程。你觉得很忙,充满了工作。有时候你想做一些活动,鼓励信贷员更轻松地放款,比如无息贷款,按时还款的iphoneX。

但是你工作太忙,没有精力去策划一些有趣的活动——因为很多琐碎的事情把你填满了。

(5)你是某境外旅游网站推广团队的负责人。

你带领的团队每天都要回答大量用户的问题,包括旅游产品的介绍,目的地的一些信息。

随着业务的拓展,每天来提问的用户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你要求用户添加员工微信,在微信上服务。

但是你的员工却被这一招搞得筋疲力尽,他们总是在回复用户的信息来应对他们无聊的骚扰。

因为这种混乱的运营模式,你无法监控下属的服务态度、服务时长、说话标准,总会收到用户对服务态度的各种差评和投诉。

像这样的运营故障每天都在发生。

2

首先声明,以上事例均来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而且根据我接触到的情况,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人员的工作是这样的:

运营过程中,业务流程不顺畅;

很多重复性的,统计工作,手工工作,没有成就感;

累,需要很多时间才能达到目标;

工作数据的呈现不够快,不够直观,难以控制;

操作不能快速复制,而且规模大,输出不稳定;

等等。

这种操作状态,或者说操作系统,我称之为“手工作坊”操作。

没有系统的支持,只是靠手工劳动,堆人堆时间。

而这种“手工作坊”式的操作,大量存在于初创企业、B轮、C轮公司,甚至一些上市公司(没错,一些上市公司的操作系统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一直以为是产品和公司的毒瘤。

尤其是大量公司需要高速增长和用户高质量体验的时候,这样的“毒瘤”拖慢了进度,消耗了人力,浪费了资源,浪费了时间。

就像你想让产品的运营飞起来的时候,它根本飞不起来。

这种手工作坊操作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注意“系统化操作”。

如果你能让系统帮你做,就不要自己做。

我觉得这才是“系统化运营”的核心,但能帮你的不止这些。

首先,系统化的操作可以减少重复性的工作,增加人的效率。

比如前面的例子,运营商可以系统化的推送,可以完全保留用户的电话,直到打通销售跟进环节,省去了很多统计和转发环节,甚至可以让系统根据实际需要自动生成各种渠道的转化报告。

比如之前引用现金贷的公司,信贷员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系统每天上传自己的陌生人和时间,离开微信群举报这种傻逼方式,后台系统审批各种合同,避免漏发邮件。

甚至系统化可以帮你生成贷款金额、信贷员排名等各种数据,帮你快速实现运营支持。

其次,系统化运营可以实时控制成本和节点。

对于从事渠道投放或者营销的同学来说,系统化运营的意义就更加重要了。

一个好的操作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控各个渠道的流量,还能实时帮你计算出相应的ROI。

此外,这种控制成本不仅限于交付。

比如在营销上,本地推消费,线下推广,业务合作共享,分销返利等。还可以通过系统化操作来监控和控制成本。

曾经听到一个运营童鞋的小说APP投诉。她的工作是每周人工结算作者的稿费,然后做成表格,以微信红包的形式一个个发给作家。这种工作枯燥繁琐,经常因为结算错误和编剧吵架。

没有系统的话,你还等什么解决这样的工作?

如果有一套完整的自动结算系统,岂不是省时省力?

那么,系统化可以让操作者直接专注于重点。

运营团队一定要明确: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哪怕能提高哪怕一点点效率,那么系统化就是有意义的,是值得做的。

因为运营中的很多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省了一点时间,长远来看收获很多。

举个例子,举个例子,很多社区类的app都有很多第一时间发现站内优质用户的系统机制。

比如用户快速发布数据,会在后台以红色显示,方便运营人员查看和推荐;

比如用户的帖子经过提炼后,系统会提示用户你的帖子质量很高。请添加领取奖励的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这些制度和机制很简单,但是会大大提高运营人员的效率,帮助运营人员到达工作的关键点,避免大量的时间浏览、筛选、接触和无意义的时间浪费。

最后,系统化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经验。

我觉得这是很多公司、老板、负责人容易忽视的问题。

也就是好的系统化运营,可以给员工带来更好的工作体验,降低离职率,让员工感觉更专业。

比如上面的海外旅游公司,如果能有一个简单易用的CRM(客户管理系统)来帮助他们接收所有用户的查询,不仅能让工作变得清晰有序,还能大大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意识和专业素养。

毕竟如果有这样一份工作,你每天都要用微信和客户沟通,每天都要处理那么多微信消息,我相信这样的工作绝对不会让你感到快乐。

综上所述,即使系统化运营有很多优势,但仍然被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所忽视。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这是多方面的:

首先,系统要求公司的CEO或者运营团队的负责人要有全球化的思维和视野。

该体系要求公司的CEO或运营团队的负责人具有全球化的思维和视野,能够认识到这个运营体系的真正价值。

以上内容不用多说,虽然看似简单,但大部分互联网工作者和创业者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思维。

这就好比做汉堡的餐厅那么多,只有麦当劳(麦当劳的餐饮管理系统是世界领先的)才能真正做大。

很多互联网CEO都有一颗产品经理的心,但很遗憾的是,很多CEO只关注产品的前端功能,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功能最大化,需要良好的系统化后端支持。

就像你为产品做了一个短视频功能,但是运营者根本无法通过系统操作这个功能。这样的功能有什么意义?

其次,运营的系统化需要公司长期投入一定的技术资源,不断迭代,长期培养。

这也阻止了大部分创业公司在这里探索。毕竟创业公司资源紧张,对系统化运营时间长、见效慢的长期项目并不热衷。

最后,运营的系统化也需要基层运营人员有这样的意识。

但很遗憾的是,大部分的新操作者,即使是有三四年经验的资深操作者,也没有多想。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做手头的工作时,不会去想它,去推导它,去思考如何把它系统化、流程化,然后再往前推,从而达到减员增效,或者让业务流程更顺畅的目的。

这时,有人可能会反驳:

产品经理不应该推运营的系统化吗?

我个人认为把一切都推给产品经理是不负责任的。

毕竟运营商每天和一线业务接触很多,知道他们的痛点,累点,头疼点。运营商只有亲自策划推广这样的系统,才能真正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很多读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屑,认为我说的运营系统化并没有很高的价值。

但事实是:在众多互联网公司的激烈竞争中,系统化运营一直是赢家和输家。

我举两个知名企业的例子:

2016年,某顶级互联网外卖平台决定开始全国扩张,正式与其他外卖平台争夺市场份额。

为了快速占领二三线市场,平台在全国多个城市开通业务,实行高举高打的推广,各种补贴和优惠。

但很快发现,虽然公司成本不断增加,但各个城市的外卖订单数量始终没有大幅增长。

后来为了控制城市进度,更好的提高运营效率,节约成本,外卖平台上线了全国营销监控系统,各地分站负责人每天上传各种数据,包括传单、补贴、单价、新开餐厅等等。

有了这个营销系统的帮助,平台对各地的进度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在分配资源和制定策略上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无效补贴。

一正一负,最终干掉了很多竞争对手。

下面这个例子是一个传统企业,我觉得也很有启发性:

某大型教育辅导机构K12一直面临着教学质量不稳定,无法标准化,难以招到优质教师,容易流失的问题。

后来机构创始人下定决心,带了很多骨干,历时多月,开发了一套系统的奥数课程。

并对课程进行优化,使得只要师范类大学生具备一定素质,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台讲课,同时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

辅导机构通过这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直接解决了师资培训、教学质量不稳定、不规范等问题,最终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并最终上市。

这个例子是精心挖掘出来的,可以说很多著名的公司都是系统化运营的高手。顺丰快递、碧桂园的工程节点监控系统等200多套物流系统是系统化运营的精髓。

最后,我想再举一个例子:

如果你玩文明6,你一定会知道升级技术的重要性。

即使升级技术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很长的时间,你也应该在最开始的时候快速点亮它。

因为即使你会因为资源短缺而感到不适,但是一旦技术升级完成,你所有的能力都会翻倍。

我觉得系统化运营也是一种“科技”,可以帮助运营摆脱手工小作坊,真正飞起来。

所以作为公司的负责人,运营团队的负责人,甚至是基层运营人员,一定要培养自己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你的产品和团队才会真正有机会和余力保持快速扩张,在扩张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运营效率和较好的用户体验。

以后我也会给大家带来更系统的操作,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谢谢大家!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