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那么你知道如何做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吗?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企业文化建设样本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研究报告文章1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和员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群体意识。这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十分迫切和重要。为了解和掌握乳山市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对全市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推进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文化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许多企业确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成立较早、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企业,更注重企业形象和品位。企业发展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调查来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特点:

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我市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培育企业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企业要想走上一条发展快、效益好、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道路,就必须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管理之中,并予以高度重视。如金州区矿业集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树立了潜心文化、依靠学习的理念,聘请专家对企业多年的基本理念、经营思路、发展战略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金州区企业文化大纲》,创作了企业歌曲“* *”,其文化建设在山东企业文化年会上多次获奖;自* *以来,企业率先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聘请山东省学习型组织推进组刘大兴教授定期到企业讲课,指导学习型企业创建,编写了30多万字的员工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在* *被省委宣传部等六部门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显现出来:在企业黄金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以15%的速度递增,员工人均产值20多万元,位居同行业第一。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

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打造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使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例如,电力公司在精细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定期开展职工运动会、篮球比赛、演讲比赛、技术技能竞赛、有奖征文等文化活动。同时,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公司在* *投资60余万元成立员工俱乐部,更新图书30余万元,购置健身器材100余套。自* *以来,连续两年每年投入30多万元,聘请橄榄枝现代训练营在魔鬼中培训员工。内部报纸《图曼日报》对培训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斗志,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形象。在每年对员工进行为期两周的文化培训的基础上,工艺美术公司又在* *投资30万元新建了员工阅览室,开设了文化长廊,不仅为员工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各分公司展示文化形象、开展文化评比提供了平台。同时还在员工阅览室、餐厅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内部广播和闭路电视,进行内部宣传。据初步统计,全市企业在* *的文化建设投入超过900万元,增长比例超过12%。

企业整体素质在提升。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调研中发现,我市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更加务实具体,对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鼓励专业人士继续深造,金州区公司推出了“你拿毕业证,我买单”的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8名员工获得本科文凭,3名员工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2名员工正在攻读地质与电子专业研究生。根据山东昆仑路桥公司施工现场多在外省,人员分散的实际,实行了一岗双责制度。公司各部门、分公司的一把手既是行政负责人,又是文化建设负责人,以生产为中心,抓文化促生产,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开展文化建设,既增强了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下,他们公司的人才队伍不减反增,各类工程技术人员9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成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施工队伍;同时,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升。先后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山东省信用评级委员会AAA级专项信用企业、银行AAA级信用企业、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威海市百家诚信单位。7月,* *经交通部、建设部批准,成为威海市唯一一家具有公路路基路面一级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企业的社会形象正在改善。

我市大部分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形象建设。继去年派出两家企业参加省政府组织的山东名牌万里行活动后,经贸局又牵头组织20多家企业赴西部省份进行企业形象展示和产品展示,显著提高了我市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在内部,大部分企业统一了员工服装,提出了进门是主人,出门是代表的要求,对员工在社会上的言行做出了明确的规范。此外,文化建设较好的企业,大多能将社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既注重企业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我们走访的所有企业都有一个共识,企业不仅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基于这种认识,这些企业开始注重对社会的回报,对内设立救济基金,加大对贫困职工的救济力度;对外,积极参与帮扶贫困学生、抗震救灾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据统计,自* *以来,全市已有40多家企业出资1.4万余元,帮助贫困大学生1.1.00余人,部分企业经营者还自掏腰包帮助贫困大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社会形象有了很大的提升。社会形象的提升不仅成为激励和引导员工为自身和企业发展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2

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平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度宜居、生态空间优美,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布局。省国土资源厅还提出,探索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高效利用。以沭阳县为例,结合五新调研座谈活动,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走访调查基层群众、召开基层干部小组座谈会等方式,对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和看法。

基本情况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沭阳县是省直三县(市)之一,辖40个镇(场、街道),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1.909万人,人口密度830人/平方公里。20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43.5亿元,增长65.438+02.4%;财政总收入6543.8+000.09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16亿元,增长19.2%,总量继续居苏北23个县(市)之首,在全省47个县(市)中排名11。在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和县域基础竞争力评比中,排名51。沭阳人口众多,开发主体众多,用地需求旺盛,经济发展迅速。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推进期,社会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元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的突破期。因此,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县域农村建设用地现状。沭阳县土地面积344.84万亩,其中农用地268.97万亩,建设用地61.5万亩,未利用地1.5.1.3万亩,土地开发强度1.7%。农村建设用地37.8万亩,占总建设用地的61%,其中:农村居民点36.9万亩,占97.7%,涉及图3.4万幅,主要为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6000亩,占1.6%,涉及图293幅,主要是窑厂;风景名胜区及特殊用地0.3万亩,占0.7%,涉及413地图点,均为墓地。农村平均建设用地0.99亩,平均宅基地面积0.97亩。

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限的土地空间面临着更大规模、更高强度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XX)指出,20XX年中国土地供需矛盾依然尖锐。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土地供应,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但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土地瓶颈并没有得到根本解除。我省土地开发强度达到21%,苏州、无锡接近30%。虽然我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一定上升空间,但省政府要求到2065年,全省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22%以内,438+07。这也倒逼我们未雨绸缪,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着力挖掘存量潜力。根据国家规定,2020年我省耕地数量为7126.95万亩,20XX年我省耕地面积为6906.45万亩。为落实2020年耕地保护任务,需净增耕地220.5万亩。此外,全省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必须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力度,才能保证耕地保护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