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兼并了张謇的盛达纱厂?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之一。创始人张健,江苏南通人。民国初年,他担任过工业部长和农工商总长,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资产阶级企业家。65438年至0895年,张謇以两江总督张之洞任命的“相国经营海域”为名,开始筹划在南通创办纱厂。股票收集的过程相当曲折。1897年,张謇接手江苏商务局在上海搁置的进口英国纺纱机20400锭,折价25万两白银。另募集25.2万股,实缴金额65,438+09,438+02,000。叫官商合资,政府不派人员参与厂务。1898年南通唐家闸棉纺厂开工,1899年建成投产。这家工厂后来被称为盛达第一工厂。1907年在启东建分厂,后称盛达二厂。1921年,盛达第三工厂在海门建成。1923年,盛达副厂在南通南部建成。1923四厂* *资金708.4万元,纺纱机160360锭,织机1342台;产品主要是20支以下的棉纱和白棉布。
张謇在发展纺织业的同时,在南通兴办其他工厂,进行城市建设,发展交通、贸易和金融。还集资组建围垦公司,围垦苏北沿海滩涂,推广棉花种植。该垦区后来成为中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他还在南通创办了一整套教育事业,包括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通州师范学校、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馆,以及纺织、农业和医学院校、中学和小学,甚至到女子红色画室、宫铃学会和盲聋学校。还组织了各种文化设施和社会福利机构。盛达棉纺厂是所有这些事业的中心;盛达棉纺厂的利润是教育和公益事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些事业在当时的中国起了开拓作用。
张謇说,办厂的目的是振兴实业,抵御外国经济侵略;二是通过纱厂盈利兴办教育。
盛达棉纺厂于1922年开始扭亏。由于负债累累,无力偿还。从1925到1937,由债权人上海的金融资本组成的银行集团接手。此后盛达棉纺厂再无新发展,其中盛达二厂于1935倒闭。张謇的其他事业也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盛达一厂、三厂、一厂通过公私合营改造为社会主义企业,并更名为南通第一、第二、第三国营棉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