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透过两会一瞥2020年中国车市下半场(一):新能源汽车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观点的准确性逐渐得到了验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在4月初预测,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整体将恢复到去年的水平。事实上,4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00万辆,可以认为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具体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2万辆和207万辆,环比增长46.6%和43.5%,同比增长2.3%和4.4%。4月单月增速为今年首次增长,单月销量结束了265,438+0连续月同比下滑的局面。
汽车市场好转是大势所趋。尽管如此,我认为如果考虑到五一假期和6月份的额外消费,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汽车市场将提前结束,今年下半年的汽车市场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网络直播卖车、厂家大幅优惠等诸多因素的帮助下会更早。
从现在开始到5月底,也正好是全国两会期间(5月21-28),汽车行业的代表、委员们为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参考建议。有人说,这些车企代表/委员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为自己的车企寻求有利的政策,有些“自私”。但我不这么认为,原因有二。首先,这些主流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它们各自的发展必然会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一些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可以认为是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方向的一个缩影。第二,单是这些提案的具体内容,确实是当前汽车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新能源汽车。
2020年,两会汽车行业70%的话题都是新能源汽车。
在收集到的十位汽车行业人大代表/CPPCC委员的议案/建议中,有七位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显然,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本届两会上,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建议有: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提出的“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政协委员、BAIC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的两个提案《以汽车为新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以产融结合新模式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发展小型电动汽车的建议》和《关于大力促进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升级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当代安培科技有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曾玉群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电化学储能新基础设施引领全球能源革命的提案》和《关于全力推进工程机械和重型卡车车辆电动化打赢蓝天保卫战,形成新能源产业全球产业高地的提案》。浙江何忠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云洲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车一揽子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
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我国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企业间的技术和资源合作有待提高;外国品牌汽车进入中国,加速了行业竞争;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使用、售后、验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不够成熟。
为此,曾庆红建议:做好科学规划布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我国汽车产业协调,提高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竞争力;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效发展。
政府主导设立动力电池产业引导基金
徐和谊认为,汽车产业将是现代智慧城市的新基础设施,成为智慧城市的AI细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动力电池产业引导基金,为全产业链提供创新资金支持,协调放大动力电池的生命周期价值。1)建议设立专项电池产业引导基金,以政府引导为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本为辅,探索“电池与车辆资产分离模式”下的产业运营模式,即电池与车辆不进行物理分离,可以面向传统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2)建议引导基金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创新模式持有和管理电池资产,将中央和地方现有补贴资金纳入引导基金。3)建议建立动力电池资产管理运营平台(率先试点网约车服务等特定场景),负责电池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产权管理和价值运营,包括车辆末端使用、阶梯利用和回收利用;4)建议引导基金与电网、化工* * *等领域的国有资本成立平台公司,布局梯级利用、循环利用产业。
开发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
朱华荣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发展动力亟待转换、核心技术供给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产业生态不完善等新情况新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个政策导向的市场,存在私家车需求尚未被激发等问题。为此,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朱华荣建议:检讨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顶层政策导向;改善新能源使用环境,激发消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继续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取消NEV正积分结转的相关条件
尹同跃认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规定,新能源正积分不能结转。在新起草的《办法》修正案中,拟规定NEV正积分可以结转,但设定为只能结转三年,每次扣减50%的积分数和结转前提条件。这对传统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性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尹同跃建议取消NEV正积分结转的相关条件,以提高传统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性。
此外,目前新能源汽车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实际运行寿命为654.38+0.5万公里,其电驱动、电机、电池、铝基车辆骨架等基础核心零部件系统仍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尹同跃建议:1。国家推进新能源汽车高价值零部件延长使用寿命工程,将再制造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出台政策允许整车厂回收续航能力低的新能源车,升级后视同新车销售;三、允许将回收的铝合金及复合材料车身和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纳入再制造和回收体系。
获得乘用车和商用车积分
尹同跃还指出,我国尚未制定碳排放量较大的商用车的积分管理政策,建议开放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积分,将轻型商用车(N1类)的双积分管理办法与乘用车(基本为M1类)的双积分管理办法整合,整体制定轻型车辆的双积分管理办法。
开发小型电动汽车
王凤英认为,近年来,小型电动汽车的技术和质量一直在不断提高。相比中大型电动车,小型电动车更经济环保,更符合现阶段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小城镇居民的短途出行需求和购买力。发展小型电动汽车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行业政策、行业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小型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市场份额明显下降。在新的历史阶段,需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帮助整个行业继续稳定向上,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建议:(1)建立小型电动汽车产品标准;制定以降低能耗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给予小型电动车税收优惠;加强动力电池回收管理,突出小型电动汽车优势。
鼓励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
此外,王凤英还对氢能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认为氢气来源广泛,适合大规模生产、储存和运输。将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燃料电池发电相结合,可以为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提供高效清洁的电能和热能,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能源载体作用。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在基础研究、核心材料、关键部件、制造技术和集成控制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氢能产业链、标准和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大规模商业化,急需国家顶层设计规划和政策引导,解决整个氢能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建议:一是政府引导和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推进产品国产化;二是鼓励和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鼓励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第三,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鼓励能源企业率先建立稳定、便捷、低成本的氢能供应体系;第四,完善标准法规建设,加快制定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后的管理细则;五、制定国家顶层氢能规划,合理规划加氢站,制定燃料电池汽车长期稳定发展政策。
增加储能建设
作为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宁时代的曾玉群认为,新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对电化学储能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曾玉群委员说,“新基础设施”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基础的,储能是这些变化的能源基础。近年来,以锂电池为主导的电化学储能场地在安全性、能量转换效率、经济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完美满足5G基站建设对电力制备、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新能源汽车充电提升输配电能力的需求。
过去十年,锂电池的性能提高了3倍,成本降低了90%。储能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条件基本成熟。但其大规模推广仍存在一些政策和标准问题,如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缺乏明确稳定的价格机制,缺乏统一的审批和管理规则,储能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完善等。
曾玉群委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将储能纳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储能的法律地位;建立价格机制,允许网侧储能纳入电网规划,进入输配电成本核算;完善标准和管理体系,确保储能产业安全持续发展;建设GW小时储能大型示范站,引领全球能源变革,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
普及工程机械和重型卡车的电气化
中国有近15万辆工程机械和重型卡车。这两类车耗油量大,污染严重,每年耗油量相当于2亿辆汽车。快速推进工程机械和重型卡车电气化,对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打造世界级装备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曾玉群委员认为,从技术上来说,我国已经拥有了完全可以替代工程机械领域的发动机和部分液压传动系统。在商业模式上,可以通过车电分离和电池租赁模式解决用户对购买成本和里程的担忧。以5吨装载机为例。电气化后,每年可节约能源费用20万元。
总的来说,国内企业虽然在工程机械和重卡的电气化产业链上有优势,但对初期发展并不自信。曾玉群委员建议,一是开展示范工程,加快推广应用;第二,应建立相关的标准和法规来指导技术发展;第三,要巩固中国核心零部件的领先地位;第四,制定政策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引导行业快速发展,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继续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
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的支持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先发优势,成为世界领先。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1万辆,占汽车总数的1.46%。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示范到产业化,逐步进入市场发展阶段,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支持。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技术更新快,产品没有规模效应,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新政策的发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新补贴政策的出台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压力;目前新能源汽车几乎没有盈利空间,主要靠政策补贴支撑。只有少数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有实力摊销成本,才能赢得一点利润。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2.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供应链资源紧张,成本居高不下。由于行业发展迅速,行业配套环境不成熟,新能源汽车整体供应链资源紧张,汽车厂商抢夺资源的情况也很明显,导致核心零部件价格居高不下。3.新能源汽车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二手车残值率低。
由于受众面窄,产品本身不容易流通,加上三年的电力系统老化,补贴政策,产品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综合保值率仅为47.5%,整个产业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4.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足;已建成的充电桩主要分布在郊县等偏远地区,中心城区数量相对较少,充电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合理;充电桩维护不到位,部分地区出现“故障桩”“僵尸桩”。支持新能源汽车稳定发展,必须打破充电基础设施的束缚。
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面临的问题较多,成本高,品牌溢价能力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能源汽车企业基础薄弱。2020年,新能源汽车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面临停滞或倒退。基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今年疫情的影响。
为此,方云舟认为,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建议是:1,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市场的使用。2.放开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限制。3.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展农村市场。4.积极推动路权、电价、停车、高速充电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5.延长国家补贴政策腾退时间,加快资金结算。6.给予财政、税收和金融支持。7.给予新能源汽车企业R&D专项资金支持,助力技术升级。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