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意味着什么?
狭义的企业重组是指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标,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产权重组等方式,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债务结构和产权结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简单来说,就是上市公司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兼并重组,实行优势互补,弊大于利。通过企业内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组织的重组,通过从企业外部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和专业知识,可以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需要经过什么流程,需要多长时间?
第一阶段——重组的准备阶段
1.宣传政策——主要包括:解释改革的意义和企业面临的困难;配套政策环境、拟重组方式和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2、“三清理”——对企业资产、债务、职工劳动关系进行全面认真的清理。
3.介绍企业,筛选投资者——向国内外投资者介绍企业。目前,随着投资者的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进行重组。企业主管部门或中介机构可出面,通过媒体、产权交易中心、行业关系等方式,向可能有兴趣参与改制的投资者介绍企业。
4、确定改制方向——为企业改制准确定位。
5、完善职工代表大会——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规范,完善职工代表大会。
6.制定重组方案——国企重组首先要制定重组方案。
7.申报重组方案——按当地、市规定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重组方案及相关证明文件,进行项目审批(或备案)。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主要包括四项任务。
1,确定进度——即确定企业改制各阶段的时间进度、步骤和任务。
2、资产与资产评估——即清查企业资产,核实企业资金,摸清企业“家底”。
3.准备提交相关部门出具的审核文件。
4、确定重组模式、底线。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1.改制实施方案的制定以批准的企业改制方案为依据。
2、申报重组方案
按照各地区决策程序,分别向各级审批部门申报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申报前,制定方案的企业和中介机构应主动与主管领导和部门沟通,签署意见。
3、重组方案的审批
由主管政府牵头,国资监管部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批准重组方案。
4.产权交易
5.投资者注入资本的企业改制方案经批准后,受让方按双方约定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国有产权转让价款,并存入国资监管部门指定的专用账户。
6.处理原职工劳动关系改革责任主体要按照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职工安置方案,支付原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偿还职工内部债务,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关系,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四阶段——收尾阶段
1.原企业终止程序——企业主管部门、资产经营公司、国资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改制企业到国资监管部门、工商部门办理产权注销和变更登记手续。
2.办理相关手续——改制企业持批准文件,到相关部门办理产权过户、土地更名及相关清算交割手续。
3.新企业上市——改制后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正式上市。
4.未尽事务处理——受托人和退休人员落实管理部门,相关费用拨付到位,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各类遗留问题。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怎么做?
1,收购兼并。在中国,M&A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收购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兼并其他企业,或者定向扩股兼并其他企业。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
2.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股权转让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大宗股权转让,包括有偿股权转让、二级市场收购、行政无偿划转和控股股东收购。上市公司大宗股份转让后,公司的股东,甚至董事会、经理层普遍发生变化,从而引入新的管理方式,调整原公司业务,提升公司管理和业务。
3.资产剥离和出售自有股份。它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重要途径。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将自身的一部分出售给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取收益的行为。作为减轻上市公司经营负担、改变上市公司经营方向的有力措施,资产剥离或出售拥有的股份常被采用。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上市初期并没有完全改制,存在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这为以后的资产剥离活动埋下了伏笔。
4.资产置换。它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资产置换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呆滞资产,或者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非主营业务资产的行为。资产置换被认为是最快、最明显的资产重组方式,经常被使用。上市公司的资产置换行为非常普遍。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一种涉及双方甚至多方的资源重组。重组流程需要提交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审核和利润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