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经济概况

2011,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81亿元,比2010增长2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9亿元,比2010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68.2亿元,比2010增长29.1%;第三产业增加值83.0亿元,比2010增长12.6%。第三产业结构由17.1.56.5: 26.4变为2011.8: 67.4: 20.8,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2010下降了5.3个百分点。20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0上涨5.4%。2011城镇新增就业399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43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2002年,中牟县GDP首次突破50亿元。到2007年,中牟县GDP超过6543.8+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4亿元。2005年,中牟县GDP达到9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4.38+30万元,比“九五”末高出74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3亿元,比“九五”末净增65438+6200万元,年均增长19.4%。

土地蔬菜20.34万亩,保鲜仓库134个,生产各类新鲜蔬菜70多万吨,丰富了郑州市民的菜篮子。肉类总产量8.35万吨,鸡蛋总产量31.4万吨,牛奶总产量654.38+0.34万吨。生猪67.52万头,奶牛7.87万头,羊70.42万只,禽886.5438+0.74万只,养殖水域面积4.5万亩。大闸蟹、黄河鲤鱼、南美对虾等名牌产品闻名全国。

中牟种植业重在培育特色产业。蔬菜24万亩、西瓜654.38+0.2万亩、水稻654.38+0万亩、花生30万亩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日益巩固,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58%。4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带动65438万个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丰富了我国北方大中城市居民冬春季节的餐桌。日光温室早熟西瓜4万亩,露地西瓜9万亩,基本保证了省会郑州及周边大中城市的市场供应。该县28万亩大蒜荣获马来西亚博览会金奖,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其产品和加工产品在农产品出口创汇中保持领先地位。2005年,中牟大蒜被评为国家“三绿”工程蔬菜十大畅销品牌之一。中牟县出产的大米有“中州香米”的美誉。

中牟县已建成9个高标准大型奶牛养殖小区,成为郑州最大的奶源基地。全县全年有大牲畜110000头,山羊35万只,猪39万头,家禽376万只。林业生产上,在实施防沙治沙、绿色通道、平原绿化等生态骨干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种苗繁育、名优果业等多效益林业。在发展水产养殖过程中,积极引进和推广南美白对虾、大闸蟹等名优新品种,培育了享誉省内外的知名品牌——“雁鸣湖大闸蟹”,“牟红牌”黄河鲤鱼被评为省级名优农产品。冷库的库容已超过20万吨。

中牟40万亩无公害农作物种植面积和28种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成为河南省首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牟大白蒜、“五洲绿源”牌西瓜、“牟红”牌黄河鲤鱼获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建成了5个区域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站,农业科技服务更加直接有效。已建成20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存栏奶牛2.2万头。水产养殖水面达4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16年荣获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成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森林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省平原绿化先进县。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立68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林牧渔总产值达45.5亿元,年均增长7.9%。

大闸蟹、黑红薯、中牟大枣、白蒜、西瓜、精米、辣椒都是大家熟知的。其中尤以白沙镇和县南窑故里西春岗村的草莓最为著名,在全国各地广为销售。积极与汽车产业对接,河南省6家汽车制造企业中,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郑州轻型车厂、郑州宏宇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已落户中牟。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为日产皮卡及其改装车、运动型多功能车等60多个品种。其中,日产D22皮卡在高端皮卡中的市场份额已达54%;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帕拉丁在2003年初下线后迅速引领国内市场。2004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收购中信集团持有的郑州日产股权,成为郑州日产控股股东。日产汽车战略整合在华业务,东风股份进军中原腹地,将实现快速扩张。郑州宏宇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专用汽车生产研发基地,年产量3000多辆,车型180多种,销售收入近3亿元。保温车和冷藏车销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市场份额超过25%。

2005年新引进项目86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合同利用境外境内资金51.9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1.1亿元。合同利用境外资金307万美元,同比增长116.2%。实际使用境外资金570万美元,同比增长65,438+0,483.3%。外贸出口总额2658万美元,同比增长1,91.5%。实际利用境外内资、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增速均居全市首位。中牟县工业增加值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35%。中牟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543.8+0.95亿元,同比增长3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54.38+0.7%。销售产值70.4亿元,同比增长23.7%。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到22049家,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5%。中牟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3家,比上年增加16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比2004年增加5家。

郑州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园顺利开工建设,与浙江产业基地等40个大型项目签订投资协议。热电联产、田瑞水泥、新华重机、新亚工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骨干企业集团。已建成24个加工村,初步形成加工群体。工业名牌实现零的突破,创省级名牌产品2个,优质产品2个。2006年,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7.2%,占比比2002年提高9.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是2002年的近5倍,年均增长31.3%。

中牟县规模以上企业13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9家,分别比2002年增加66家和16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同比增长19.1%,为1998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3.3亿元、43.2亿元和2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30.8%和10%。地方财政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32.2%,可比增长4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654.38亿元,同比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5438亿元,同比增长19.43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1元,同比增长16.9%。2006年末,中牟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7.82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31.5亿元。中牟县连续四年成功举办“雁鸣湖大闸蟹美食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邀请北大规划雁鸣湖生态景区核心区的基础上,中牟人还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对景区进行了整体规划,控制面积34平方公里,优化了“一廊一核十区”的功能布局。配套基础设施服务项目6个,协议投资5.2亿元。

东湖庄园位于中牟和开封交界处,占地2400亩,总投资超过1亿元。是区域性的生态休闲旅游娱乐度假中心,有仿古庭院、欧式别墅、农家院、人民公社食堂、垂钓园、温泉洗浴。雁鸣湖生态景区、东湖庄园、森林公园、三花村、官渡古战场、潘安故里等景区连成一线,初步奠定了得天独厚的旅游产业基础。2005年共接待游客65438+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27.7%。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现代物流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信息、中介、公益、社区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交通、邮政、通信等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现代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落户中牟,“千村千乡”市场工程顺利实施,农村流通网络不断完善。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亿元,比2002年增加6543.8±0.5亿元,年均增长654.38±0.5%。金融服务平稳运行。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5.9亿元,是2002年的近3倍,年均增长28.8%;贷款余额达到21.7亿元,年均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