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搜索上海静安区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车水马龙,花团锦簇的静安区。
创办于光绪二十六年,创始人之一的齐牧师是全国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最早的教堂位于虹口四川北路。八·一三事变后,迁至王家沙花园(今北京西路),后迁至陕西北路路口平安大剧院二楼。1941,迁至陕西北路375号。1958进行联合礼拜,怀亚特堂成为静安区唯一的联合礼拜教堂。1994,被市政府列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因长期损毁,在静安区基督教协会(静安区基督教三自爱会理事齐昌义,牧师齐之子,修复工程主要负责人)领导下,从1998开始施工,2002年竣工。现在大堂可以容纳1300多信徒。静安区有9000多名基督教徒。
怀亚特会馆位于金三角的静安南京路,紧邻宋故居。而且教堂恢复后,前来朝拜的海外人士逐渐增多,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成为上海接待基督教外事的主要窗口之一。
基督教新恩堂
新恩堂,位于乌鲁木齐北路25号,是永利堂的分店。原为非主流教派的外国制造的公共礼拜堂,称为“万国教会”,自1962起称为新恩教会。文革期间被占领。宗教活动恢复后,除了每周日上午的聚会外,下午还有掰饼聚会和粤语崇拜。
小特蕾莎
长乐路老洋房
位于大同路(今大田路),又称大同路天主教堂。建于1920。小特里萨隐居在法国的日泉尔避难所。她24岁就去世了。他的自传《心灵简史》曾被翻译成中文。1925年,她被教皇列为圣人。上海天主教教区为了纪念她建造了这个大厅。自1993恢复活动以来。
小特里萨天主教堂是罗马建筑风格,有宽敞的建筑走廊,祭坛上方有圆形穹顶,还有半圆形的窗户和拱门。大厅装饰精美,柱子、地砖、灯罩等特殊标志都标有纪念小特蕾莎的玫瑰图案。文革时被群益无线电厂占用,把教堂分成三层。静安区有300多名天主教徒。
上海佛教居士林
位于常德路418,是佛教居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始建于1908,林址在锡金办事处(今海宁路)。后迁至哈通路(现同仁路),并于1956与其他居士团体合并后,迁至此址——觉远。觉远,原名南苑,建于1910。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始人、民族资本家简和简玉杰的私家花园。后来捐给了佛教。觉远有三座寺庙,旁边还有祥光殿、法宝殿等建筑。园内有原汁原味的九曲桥、假山、天桥、湖亭、石碑。
圆明讲堂
位于延安西路434号,是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由当代爱国高僧元婴大师于1935年秋创立。其名取佛教最高理论之意,即“圆无处不在,法界光明”;第二,取佛家排名,取元婴和弟子明云的第一句话。圆瑛大师纪念馆所在的老建筑是弟子顾连成夫妇所捐。新楼建成后,与美丽的圆形酒店同时建成。圆明讲堂已经购买了旁边相机四厂的部分厂房,即将重建,旧建筑将被拆除,建成绿地。
静安寺
静安寺始建于三国吴栋赤武十年(公元247年)。它最初被命名为虎都崇玄(元)寺。庙址位于吴淞江(今苏州河)上。唐代改称永泰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定名为静安寺。宋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庙址靠近河堤,庙基有倾倒的危险,于是迁到卢普沸井河边,也就是现在的庙址。
历史上,静安寺屡废。1946年,主持大武在印度修建阿育王石建筑,疏通泉水,整修全寺。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将静安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1951和1954两笔资金,共计2万余元,对该寺进行了修缮。1953年,主持人赤松在寺内复活了唐代以来中国唯一失传已久的密宗祭坛。1983年,国务院确定静安寺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1984年,静安寺修复委员会成立,人民政府拨专款30万元,修复静安寺。到1990,修复基本完成。1998年,结合地铁2号线建设,对静安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建。钟鼓楼、山门、东西厢房、大雄宝殿基座都已建成。预计到2007年,静安寺将进行建国后的第四次重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静安寺流传下来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静安八景”,即:赤武碑、陈、虾子潭、江景台、虎肚垒、涌泉(天下第六泉)、鹿子渡和洞。至今寺内有历代名人字画收藏、云汉兆收文碑、明代洪武大中鹤宋基址。
现任方丈慧明法师是新中国成立后,继吴德、甘泉、都欢、真禅之后的第五任方丈。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学院院长。为了修建静安寺,他提出了四个人生目标:一是重修静安寺,提出了“把一座更加宏伟的静安寺献给21世纪”的口号;二是对佛教大藏经进行校勘,并将校勘后的大藏经刻成文字传于后世。为了完成这个夙愿,目前正在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计划读完博士后出国深造。为了完成校勘任务,他积极筹划设立藏经佛学研究者,希望能汇聚有志于研究藏经的专业人士和佛教界人士,共同完成这一宏愿;第三师发起了“铸金身百万愿”募捐活动。计划用数年时间征集数百个国家、数百万信众的心愿,在静安寺用2吨纯金铸造一尊悉达多乔达摩(捐款人数已近1.3万,涉及40多个国家),在静安寺大雄宝殿用10吨白银铸造一尊银佛;第四,终生致力于佛学,研究佛经,教育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