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年初的“补充”:发债募资6543.8+06亿,在无人机和智能地图上加码。
公告提到,本次发行的债务融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境外美元债券、境内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及其他债务融资产品。其中,境内发行规模预计为6,543.8+00亿元人民币,境外发行规模预计折合人民币60亿元。发行债务融资产品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债务等法律法规允许的用途。
有分析认为,随着顺丰近年来不断向综合物流服务商和技术平台转型,募集资金有利于进一步加大投入,全方位拓展市场。顺丰表示,发行债务融资产品“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顺丰表示,超短融的发行丰富了债务融资产品的期限结构,有助于打造超短期、短期和中长期更加立体的债务期限结构,增强未来偿债的流动性,进一步优化集团的资本结构。未来将依托境内外债券市场,保证资金来源,助力未来战略规划的稳健发展。
R&D和新业务投资在短期内拖累净利润。
不过,从具体表现来看,顺丰此前披露的最新季度财报“成绩单”并没有延续过去高速增长的趋势。其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2018年初至报告期末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3.68亿元,同比增长31.1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0.28亿元,同比下降16.87%,这意味着2017借壳上市以来,财报中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而同期申通、大云、童渊均为正增长。虽然公司第三季度营收228.64亿元领跑行业,但净利润同比下降54.84%。顺丰将其归因于“上年同期处置蜂巢盒科技股权投资所得款项及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的综合影响”。
东北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公司Q3收入保持较高增速,主要得益于重货、冷运、同城配送等新业务加速拓展;但目前正处于向综合物流商转型的关键时期,坚持高投入快速扩张不成熟的快递经济件业务和刚起步的重货、冷运、同城配送业务,投入大于产出,导致Q3公司短期内毛利率大幅下降,R&D费用率大幅上升,对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顺丰董事长王卫曾公开表示,顺丰更重视收入的质量和服务,而不是业务量的份额。未来,公司致力于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目标不仅是4000亿元的传统快递市场,更是12万亿元的大物流市场。未来,我们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仓储管理、销售预测、大数据分析、物流配送、财务管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10年末,顺丰宣布斥资55亿元整合DHL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供应链业务,以扩大其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和综合能力。
再加4亿加智能地图和无人机。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同期发布的另一份公告中提到,本次募集资金及其理财收益及利息共计近4亿元,用于增加对原募投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R&D项目”的投资。
根据公告披露的信息,“智慧地图”和“无人机运输R&D”项目将是顺丰在2019年度持续投入的两个重点方向,以实现自动化物流战略。顺丰表示,通过无人机项目的建设,区域内不会出现无人机相关产业的需求,形成市场驱动力;大力发展物流智慧地图服务,可以推动智慧地图在智慧城市选址决策和2B企业智能选址决策中的应用,支撑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助于增强公司“在现代快递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