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创企业融资难?

(1)间接融资渠道狭窄

信贷支持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银行体系中,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更多。究其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经营风险高,缺乏足够的不动产作为信用担保,难以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作为担保人,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其次,中国一直缺乏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政策。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体,长期以来以服务大型国有企业为目标,追求规模经济。双方形成了牢固的兴衰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国际金融危机的预警以及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日趋严格,信贷结构调整步伐加快,AA级以上企业普遍需要增量贷款。受资产规模和竞争实力的制约,中小企业普遍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外部融资越来越困难。

(2)直接融资渠道受阻。

自中国资本市场诞生以来,股票流通和上市公司的选择一直受到规模的限制。如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654.38+00万元,上市公司总股本不低于5000万元。这些硬性条件是现阶段中小企业无法满足的。另外,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和主板市场的制度成本和信息成本是不对称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在上海和深圳筹集资金。新设计的创业板虽然对中小企业完全开放,但是门槛还是很高的。与大多数中小企业相比,其经营规模和管理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对于分散的、科技含量较低的中小企业来说,参与社会直接融资仍然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发行企业债更是力所不及。

(3)中小企业缺乏贷款担保机构。

近年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内部管理,大幅减少信用贷款数量,大部分贷款都需要抵押或担保。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关系比较简单。一般来说,没有上级部门或其他单位来解决担保问题。此外,他们自己的抵押品不足。即使银行认为自己有发展潜力,但往往因为担保问题没有解决,无法提供帮助。因此,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迫在眉睫。

(4)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首先,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市场前景不确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中小企业客观上处于支撑大企业的地位。中小企业得不到大企业提供的融资、担保、优先购买、预付款的帮助。金融机构无法借助完整的企业组织链发挥融资资金的作用。他们只能分别贷款给大、中、小企业,造成社会信贷资源短缺。其次,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落后,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和制度,给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