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

例如,在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经理买了一只股票后,还买了一个有一定价格和时效的看跌期权。看跌期权的效用是当股价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以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对冲股票下跌的风险。

再比如,在另一种对冲操作中,基金经理首先选择某一种看涨的行业,买入几只这个行业的好股票,按照一定的比例卖出几只这个行业的差股票。这种组合的结果是,如果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的涨幅肯定会超过同行业其他劣质股,买入优质股的收益会大于做空劣质股的损失;如果预期错了,这个行业的股票不涨反跌,那么劣质股票的跌幅将大于优质股票,卖空的利润将高于买入优质股票下跌带来的损失。因为这种操作方式,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对冲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经失去了原本风险对冲的内涵,对冲基金的称号也名存实亡。对冲基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品的杠杆作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

对冲基金。一种投资基金。属于免检市场产品。对冲基金叫基金,在安全性、收益、增值等方面与共同基金有本质区别。本基金使用各种交易方式(如卖空、杠杆、程序交易、掉期交易、套利交易、衍生产品等。)来对冲,转置,对冲,获取暴利。这些理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防风险保收益的操作范畴。此外,发起和设立对冲基金的法律门槛远低于共同基金,这进一步增加了风险。为了保护投资者,北美的证券管理机构将其列为高风险投资类别,并严格限制普通投资者的参与,如规定每只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应少于100人,最低投资额为654380+000万美元。另一个是:海吉

[编辑本段]对冲基金的起源和发展

套期保值是一种旨在降低风险的行为或策略。对冲的常见形式是在一个市场或资产进行交易,以对冲另一个市场或资产的风险。比如某公司买入一个外汇期权,对冲即期汇率波动给其经营带来的风险。对冲的人被称为对冲者或对冲者。

对冲基金(Hedge fund,又称对冲基金或套利基金)意为“风险对冲基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的操作目的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以及买卖不同相关股票、对冲风险的操作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1949世界上第一只有限合作的琼斯对冲基金诞生了。虽然对冲基金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但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冲基金才有了更广阔的投资机会,随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威胁逐渐降低,金融工具更加成熟和多样化,对冲基金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根据《经济学人》的统计,从1990到2000年,美国和英国出现了3000多个新的对冲基金。2002年以后,对冲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对冲基金的规模仍然不小。根据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10月22日的报道,全球对冲基金的总资产已达1.1万亿美元。

[编辑本段]对冲基金的特征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经失去了原本风险对冲的内涵,对冲基金的称号也名存实亡。对冲基金已经成为一种新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今天的对冲基金有以下特点:

(1)投资活动的复杂性。

近年来,日益复杂和创新的期货、期权、掉期等各类金融衍生品逐渐成为对冲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这些衍生品原本是为了对冲风险,但由于其低成本、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成为了许多现代对冲基金投机的有效工具。对冲基金将这些金融工具与复杂的组合相匹配,根据市场预测进行投资,在预测准确的情况下获取超额利润,或者利用短期中场波动产生的失衡来设计投资策略,以获取市场回归正常时的价差。

(2)投资效应高杠杆。

典型的对冲基金往往利用银行信贷,在其原有资金的基础上进行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杠杆操作,以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对冲基金证券资产的高流动性使得对冲基金可以方便地利用基金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一个资本只有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通过反复抵押其证券资产,可以贷出数十亿美元。这种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得一笔交易后扣除贷款利息后的净利润远大于仅用65438亿美元进行资本运作可能获得的收益。同样,正是因为杠杆效应,对冲基金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往往会面临损失过大的巨大风险。

(3)私募融资方式。

对冲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合伙制。基金投资者以资金入股,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投资活动;基金经理以资金和技能加入,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由于对冲基金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操作的灵活性,美国对冲基金的合伙人数量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每个合伙人的出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不同国家对对冲基金的规定不同,如日本对冲基金的合伙人数量控制在50人以下)。由于对冲基金大多是私人的,它规避了美国法律对公开发行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由于对冲基金的高风险和复杂的投资机制,许多西方国家禁止其向公众公开招募基金,以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为了规避美国的高税收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在美国市场运作的对冲基金一般会在一些税收较低、管制宽松的地区进行离岸注册,如巴哈马群岛和百慕大群岛,并且仅限于向美国以外的投资者募集资金。

(4)操作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面向普通投资者的对冲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不仅在基金投资人、基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监管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投资活动的公平性和灵活性也有很多不同。证券投资基金一般都有明确的投资组合定义。也就是说,在投资工具的选择和比例上,有一个确定的规划。比如,平衡型基金是指基金组合中股票和债券大致平分秋色,成长型基金是指投资集中在高成长股票上;同时,* * *共同基金不允许使用信贷资金进行投资,而对冲基金则完全不受这些限制和定义的约束。他们可以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信贷资金,以获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收益。对冲基金以其高度的隐蔽性和操作的灵活性以及杠杆融资效应,在现代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编辑本段]对冲基金的运作

在最初的套期保值操作中,基金经理在买入一只股票后,还买入一只具有一定价格和期限的看跌期权。看跌期权的效用是当股价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以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对冲股票下跌的风险。在另一种对冲操作中,基金经理首先选择某一类看涨的行业,买入该行业的几只优质股票,同时卖出该行业的几只劣质股票。这种组合的结果是,如果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票的涨幅将超过同行业其他股票,买入优质股票的收益将大于做空劣质股票的损失;如果预期错了,这个行业的股票不涨反跌,那么差公司的股票的跌幅就会大于优质股票,卖空的利润就会高于买入优质股票下跌带来的损失。正是因为这种操作方式,早期的对冲基金被作为基金管理的保守投资策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金融衍生品作用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近年来,对冲基金因其在熊市中赚钱的能力而备受青睐。从1999到2002年,普通公募基金年均亏损11.7%,同期对冲基金年均盈利11.2%。对冲基金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有原因的,它们获得的收益并没有外界理解的那么容易。几乎所有对冲基金经理都是优秀的金融经纪人。

金融衍生品(以期权为例)有三个特点:

第一,它可以用更少的钱撬动更大的交易,人们把它放大20到100倍;当这个交易的交易量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影响价格;

第二,根据洛伦茨?Glitz的观点,由于期权合约的买方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即在交割日,如果期权的执行价格对期权持有者不利,持有者可以不履行。这种安排降低了期权购买者的风险,同时诱导人们进行风险更大的投资(即投机);

第三,根据约翰·赫尔的观点,期权的行权价格与期权标的资产(特定标的物)的现货价格偏离越大,其本身的价格就越低,这给对冲基金后续的投机活动带来了便利。

对冲基金经理发现金融衍生品的上述特征后,他们所掌握的对冲基金开始改变投资策略。他们将对冲交易的投资策略改为通过大量交易操纵几个相关的金融市场,并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

[编辑本段]对冲基金的常见投资策略

目前对冲基金常用的投资策略有20多种,可分为以下五种方法:

* (1)多头和空头,即同时买入和卖出股票,可以是净多头,也可以是净空头;

* (2)市场中性,即买入股价低的股票,同时卖出股价高的股票;

* (3)可转债套利,即低价买入可转债,同时做空该股票,反之亦然;

* (4)全球宏观,即从上到下分析各地的经济金融体系,根据政治经济事件和大趋势进行交易;

* (5)管理期货,即持有各种衍生品的多头和空头头寸。

对冲基金最经典的两个投资策略是“卖空”和“杠杆”。

卖空,即把买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是先把短期内买的股票卖出,等股价下跌时再买回,赚取一笔套利。做空者几乎都是借别人的股票做空头(“多头”,意思是买自己的股票做长期投资)。熊市采取做空策略最有效。如果股市不跌反涨,做空者赌错了股市方向,就必须花大价钱回购升值的股票,吃进亏损。做空这种投资策略由于风险较大,一般投资者不采用。

“杠杆”在金融界有多重含义。它的英文单词的基本意思是“杠杆”。通常是指通过信贷的方式扩大自己的资本基础。信用是金融的命脉和燃料,通过“杠杆”进入华尔街(融资市场)与对冲基金有“共生”关系。在高风险的金融活动中,“杠杆”成为华尔街为大玩家提供筹码的机会。对冲基金从大银行借入资金,而华尔街提供买卖债券和后台等服务。换句话说,拥有银行贷款的对冲基金反过来以佣金的形式将大量资金投回华尔街。

[编辑此段]对冲基金投资案例

在许多已知的对冲基金投资案例中,当金融市场的价格受到对冲基金的干扰时,这些价格会继续朝着对冲基金预期的方向下跌。与此同时,被攻击的国家受损越严重,对攻击的对冲基金越有利。结果是对冲基金和民族国家之间的财富再分配。从分配公平的角度来看,对冲基金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接近垄断,因此其收益接近垄断利润。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是,一旦对冲基金操纵价格,输赢机会不对等,就会导致市场本身,包括货币体系的破坏,更不用说提高市场的效率了。从经济学的价值观来看,既然没有效率,就没有道德基础。由于这种行为导致的财富再分配,赢家的收入不仅是以输家的等量损失为代价的,而且是以输家的更大损失为代价的,甚至是其货币体系和经济机制的崩溃和失灵;从全球范围来看,是净福利损失。

(1)1992狙击磅

从1979开始,尚未统一货币的欧洲经济统一了各国的货币汇率,形成了欧洲货币汇率挂钩保险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被允许在欧洲“中心汇率”的25%以内浮动。如果一个成员国的汇率超过这个范围,其他国家的央行就会采取行动进行干预。而欧洲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货币政策根本无法统一。不同国家的货币受各自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此,有时,联系保险制度迫使中央银行采取违背其意愿的行动。例如,当外汇交易剧烈波动时,这些央行不得不买入弱势货币,卖出强势货币,以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

1989年,东西德统一后,德国经济增长强劲,德国马克坚挺,而1992年,英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英镑相对疲软。为了支撑英镑,英国银行的利率持续上升,但这不可避免地伤害了英国的利益。因此,英国希望德国降低马克利率,以减轻英镑的压力。但由于德国经济过热,德国希望利用高利率政策给经济降温。由于德国拒绝合作,英国在货币市场上继续下跌。虽然英德联手卖马克买英镑,但还是无济于事。1992年9月,德国央行行长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到,欧洲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只能通过货币贬值来解决。索罗斯预感到德国人准备撤退,马克不再支持英镑,于是他的量子基金借了一大笔英镑,5%的存款买了马克。他的策略是:在英镑汇率下跌之前,用英镑买入马克,当英镑汇率暴跌时,卖出一部分马克来还原来借的英镑,剩下的就是净利润。在这次操作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做空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英镑,买入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马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净赚了654.38美元+0.5亿美元,而欧洲各国央行损失了60亿美元。事件以英镑汇率在654.38+0个月内下跌20%而告终。

(2)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抛售泰铢,迫使泰国放弃长期以来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迅速蔓延到东南亚所有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港币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后来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试图狙击港元,但香港金管局有大量外汇储备,当局大幅加息,使得对冲基金的计划未能成功。然而,高利率导致香港恒生指数暴跌40%。对冲基金意识到,同时做空港元和香港股票期货,导致利率飙升,拖累整个港股,他们“肯定”会获利。1998年8月,索罗斯联手多家国际巨头金融机构,大举进攻香港汇市、股市、期货市场,以惨败告终。但香港政府8月入市干预,1998,导致对冲基金在外汇市场和香港股票期货市场双双亏损。

[编辑此段]著名对冲基金

著名的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朱利恩·罗伯逊的老虎基金都创造了40%至50%的复合年回报率。然而,华尔街真正的王者是詹姆斯·西蒙斯和他的复兴科技公司。这家美达基金公司从1988成立至今,平均年回报率达到34%,34%的回报率扣除5%的资产管理费和44%的投资收益分成,在此期间堪称不错的对冲基金。10多年来,这只基金的资产从未减少过。该公司现已成为席梦思的旗舰公司。虽然西蒙斯在华尔街并不知名,但他过去的成就让投资者对这只基金产生了兴趣。就连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同期的年回报率也只有22%,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的年均涨幅也只有9.6%。西蒙斯创造的回报率比布鲁斯·科夫勒、索罗斯等传奇投资大师高出65,438+00个百分点,在对冲基金界表现突出。虽然美达公司收取的这两项费用是对冲基金平均收费的两倍多,但仍然让人趋之若鹜。

[编辑此段]关于量子基金

1969量子基金的前身双鹰基金由乔治·索罗斯创立,注册资本400万美元。1973年,该基金更名为索罗斯基金,资本跃升至12万美元。索罗斯基金旗下有五只风格各异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只。1979索罗斯再次给自己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为量子公司。所谓量子,来源于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与索罗斯的金融市场观一致。测不准定律认为,在量子力学中精确描述原子的运动是不可能的。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不断波动的状态,但通过明显的折现和不可预测因素的赌博是有可能赚钱的。公司的平稳运行和超面值的价格是基于股票的供给和需求。

量子基金的总部设在纽约,但其投资者都是非美国的外国投资者,目的是为了躲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量子基金投资于大宗商品、外汇、股票和债券,广泛利用金融衍生品和杠杆融资,从事全方位的国际金融经营。凭借索罗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胆识,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场逐渐壮大。由于索罗斯多次准确预测了某个行业和公司的超常增长潜力,在这些股票的上涨过程中获得了超额收益。即使在市场下跌的熊市中,索罗斯也凭借精湛的做空技巧赚了不少钱。截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至总资产价值近60亿美元。65,438+0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65,438+0美元,到65,438+0996年末已经增加到3万美元,也就是增加了3万倍。

[编辑此段]关于老虎基金

从65438到0980,著名券商朱利安·罗伯逊融资800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对冲基金老虎基金成功狙击英镑和里拉,并在此次操作中获得巨额收益。自此,老虎基金名声大振,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此后,老虎基金的资本迅速扩张,最终成为美国最显赫的对冲基金。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一直在上升,在股票和外汇投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司最高利润(不含管理费)达到32%。1998年夏天,其总资产达到230亿美元的巅峰,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

1998下半年,老虎基金一系列投资失误,从此走下坡路。1998期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47: 1。在预期汇率将跌破150的情况下,朱利安·罗伯逊下令旗下老虎基金和美洲虎基金大量做空日元,但日元在两个月内飙升至65438,日本经济却没有任何起色。单日最大亏损(1998 10.07)中,老虎基金亏损20亿美元,1998的9月和10的6月,老虎基金在日元投机中亏损近50亿美元。

1999期间,罗伯逊大举投资美国航空集团和废物管理公司的股票,但这两家商业巨头的股价持续下跌,老虎基金因此再次遭受重创。

从1998到12,从捷豹基金撤出了近20亿美元的短期资金,从1999到10,从老虎基金管理公司共撤出了50亿美元。投资者的撤离使基金经理无法专注于长期投资,从而影响了长期投资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罗伯逊要求将其旗下“老虎”、“美洲狮”、“美洲虎”三只基金的赎回期从2000年3月31日改为半年度,但到了31日,罗伯逊在老虎基金。老虎基金关闭后,65亿美元的资产被清算,其中80%返还给投资者,朱利安·罗伯逊个人留下6543.8美元+0.5亿美元用于进一步投资。

【编辑此段】公募基金可以对冲吗?

对冲基金和* * *同类基金的区别

①投资者资格。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有严格的资格限制。美国证券法规定以个人名义参与,最近两年年收入至少20万美元。如果以姓氏参与,夫妻双方最近两年的收入至少为30万美元;以机构名义参与的,净资产至少为654.38+0万美元。1996做了新的规定:参与人数由100扩大到500人。参与者的条件是个人必须拥有价值超过500万美元的投资证券。而一般* * *跟基金没有这个限制。

②操作。对冲基金的运作不受限制,对投资组合和交易的限制也很少。主要合伙人和经理可以自由灵活地使用各种投资技术,包括卖空。衍生品的交易和杠杆。而一般的* * *基金在操作上更受限制。

3监督。对冲基金目前不受监管。美国1933的证券法、1934的证券交易法、1940的投资公司法都有规定,投资人少于100的机构在成立时无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金融主管部门注册,可以免除管制。因为投资者主要是少数非常老练、富有的个人,自我保护能力很强。相比之下,共同基金的监管相对严格,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是普通大众,很多人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为了规避公共风险,保护弱者,保障社会安全,实行严格监管。

4融资方式。对冲基金一般通过私募发起,证券法规定在吸引客户时不得利用任何媒体做广告。投资者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参与:根据上层获得的所谓“可靠投资消息”;直接认识对冲基金的经理;通过其他基金转移;投资银行。专门介绍证券中介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而一般的* * *基金大多是通过公开发行、公开广告来招待客户。

⑤是否可以离岸设立。对冲基金通常会设立离岸基金,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规避美国法律对投资者数量的限制和避税。通常位于维尔京群岛、巴哈马、百慕大、开曼群岛、都柏林、卢森堡等避税天堂,这些地方的税收很少。680亿美元对冲基金中有0.7亿美元投资于离岸对冲基金。据统计,如果不包括“基金的基金”,离岸基金管理的资产几乎是在岸基金的两倍。普通* * *基金不能在境外设立。

所以普通基金也可以对冲,但是有很多限制。

在中国,因为没有公募基金,不能买卖期货外汇,所以没有可以卖空的金融产品,所以不能对冲。

什么是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投资基金。一般来说,投资者人数少但金额大,不公开发售,不需要像公募基金那样履行复杂的信息披露义务。对冲基金一般通过使用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杠杆来获得高收益。比如对冲基金有点像“富人投资俱乐部”,而普通共同基金是“大众投资俱乐部”。

对冲基金操作的目的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以及买卖不同相关股票、对冲风险的操作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在最基本的套期保值操作中,基金经理在买入一只股票后,买入一个具有一定价格和期限的看跌期权。看跌期权的效用是当股价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以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对冲股票下跌的风险。在另一种对冲操作中,基金经理首先选择某一种看涨的行业,买入该行业的几只优质股票,按照一定的比例卖出该行业的几只劣质股票。如果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票的涨幅会超过同行业其他股票,买入优质股票的收益会大于做空劣质股票的损失;如果预期错了,这个行业的股票不涨反跌,那么差公司的股票的跌幅就会大于优质股票,卖空的利润就会高于买入优质股票下跌带来的损失。因为这种操作方式,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对冲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