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首先,掌握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时间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身边每时每刻发生的事件。我们探索的是如何减少时间的浪费,以便有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时间管理的关键是控制好一切,合理有效地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时间的使用是有一些基本原则的。如果我们掌握并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就会很好地利用时间;如果你不理解并遵循这些原则,你可能会浪费你的时间。

(1)便利原则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节省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不管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方便应该是第一原则。只有做到了方便,才能做到快速、熟练、高效。如果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过于复杂,或者自己不熟练,只能浪费时间,得不偿失。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但是就时间管理工具而言,传统的纸笔依然方便快捷;就时间管理而言,制定一个简单的时间表仍然是灵活高效的。

(2)80/20法则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Vivredo Pareto提出了“80/20法则”,即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占少数(20%),而不重要的因素占大多数(80%),因此只要能控制住重要的少数因素,就能控制全局。将“80/20法则”运用到时间管理上,意味着20%的工作时间会带来80%的所有收益。换句话说,20%的时间处理最重要的事务,会带来80%的结果;而如果你把工作花在大多数鸡毛蒜皮的问题上,即使你花了80%的时间,也只能取得20%的成果。“出色地”完成不重要的工作是最费时间的。因此,科学的时间管理不仅需要停止浪费时间,还需要有明确的任务规划和管理意识。在控制时间总量的前提下,把高效的时间投入到高效的工作中,然后继续拓展20%的时间。

(3)清偿优先原则

我们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紧迫性,一个是重要性。对四种不同的工作采取不同的策略。

紧急而重要的工作:指处理危机事件,在期限压力下完成工作。一般包括设备故障、产品质量问题、与客户的商务谈判等。一般来说,对这种事情不能马虎,必须整天处理,直到解决为止。

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包括长期规划、创新、人才培养、组织协调、体育锻炼等。这种业务看起来一点都不急,做起来也很轻松,但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大量的精力。

紧急但不重要的工作:包括接电话、处理不速之客等。重要的工作先完成,才能考虑这类事件。这种业务也需要快速办理,但不宜花太多时间。

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工作:包括可选的应酬、冗长无题的会议等。

四个不同事件的表现及其影响和作用。

(4)规划的原则

做事要有计划,提前做好时间的全面规划,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通过规划得到清晰的思路,采取明确的行动。计划可以按时间制定,也可以按项目制定。计划中时间间隔的长度取决于项目中时间的价值。如果时间紧迫,应该有更短的时间间隔。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通常按天计划,一个正在参加考试的人按分钟计划,一个正在参加百米赛跑的人按秒计划。

第二,克服时间碎片

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微信、微博、短信、邮件已经成为人们随时随地交流的手段。工作时间,我们收到越来越多与工作无关的信息。手机的不断响起,让我们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重要的工作中,甚至时不时的看微信和邮件,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生活中,我们出门不能没有手机,在家不能没有屏幕。各种手持设备让我们随时随地回复邮件,我们甚至抱着手机睡觉。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电视屏幕,这三个场景把我们的时间分割的越来越碎片化,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

2004年,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信息科学教授格洛丽亚·马克(Gloria Mark)带着她的研究生去了两家美国科技公司,观察了那里的员工1000个小时。他们发现,办公室的员工平均每11分钟就会被电话、邮件或同事打断一次,他们需要25分钟才能回到之前的任务。

神经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微信和微博着迷,并有不可抗拒的冲动去查看最新消息,这可能与大脑中的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大脑很多区域分泌的一种物质,促使人寻找奖励,使人“想要”。有了互联网,多巴胺带来的欲望可以很快得到满足。比如你想和一个朋友聊天,马上给他发微信,半分钟内得到回复,然后你想继续回复。这就形成了“想要”和“满足”的循环,每一次满足都带来更多的欲望。电子设备不断提供社交信息,我们不知道新的信息何时到达,也不知道是什么,这是设备会上瘾的最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对于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知识工作者来说,如何高效工作,合理利用时间,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不仅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技术问题,也是一项必要的管理技能。克服时间碎片化是最重要的。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设置“静默期”。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每天设定一个或多个“安静期”,期间不拿手机,不上网,不看电视。专注于重要的工作、阅读和思考;还是专心和家人同事交流。我们不能高估我们的自制力。物理隔离永远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集中时间处理信息。无论是手机里的微信,还是电脑里的短信、邮件,很多都是“不速之客”,不需要马上处理。他们有空可以浏览回复,不会有什么影响。不要做信息的俘虏,也不要幻想自己可以同时做两件事。即使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边看书边发微信或者边接电话边处理工作,错误率也很高,经常需要返工。

分批处理事情。批量处理最适合那些不需要很长时间一起做的零碎工作,时间和空间都有划分。现在就给客户打电话,把明天预约的客户电话全部找出来,集中精力电话沟通。这就是时间上的批处理。尽可能在同一时间拜访同一地区或附近地区的客户,可以节省你很多时间。这是太空中的批处理。

利用空闲时间。利用业余时间是一个好习惯,这是世界上许多成功人士的习惯。在一天中,我们有很多空闲时间,比如等电梯,等公交车,在上下班的路上。调查发现,利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学习,一年至少可以节省600个小时。闲暇之余,我不妨想想我将要拜访的客户,想想我的开场白,为我接下来的工作做安排。

创建高效的时区。我们可以创建高效时区,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比如你平时上班,比别人早到半个小时,或者晚走半个小时。在没有人打扰你的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安静的思考一些事情。

建立高效的环境。比如办公桌上的东西要按照自己的习惯摆放。如果你习惯用左手,那么你的手机应该放在右边,这样你就可以右手接电话,左手写笔记。每个人都应该有把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这样就不用花时间到处找东西,减少时间的浪费。

瘦身朋友圈。在信息时代,物理距离不再是人们交流的障碍。所以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需要联系的朋友越来越多。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以前的同事,现在的同事,客户,供应商,家人,邻居,七大姑八大姨,坐火车飞机遇到的人,吃饭逛街遇到的人。没有朋友就无法生活和工作。盖洛普调查发现,保持持续高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在工作中至少有一个好朋友。建立健康的友谊是一种丰富的能量来源。但是朋友太多难免会分散我们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管理本质上是精力管理。太多的朋友使我们的身体、情感、思想和精神能量被无情地滥用。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和补充,就会影响效率、激情和创造力,或者很多地方只是擦伤,却很少真正投入。

三。记录、分析和改进

“忙”几乎成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写照。但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忙,忙就成了生活本身。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能够积极有效地控制时间,让时间为人服务,而不是整天追着时间的节奏,匆匆忙忙地工作,匆匆忙忙地生活。

(1)录制时间

“时间去哪里了?你还没感觉好就老了。”这是2014非常流行的一句歌词。知识工作者也需要问自己,时间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总是这么忙乱?首先你要记录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每天的时间分成几段,可以是1小时,也可以是2小时。填写睡前或第二天相应时间段的活动。如果可能,您还可以记录活动的计划时间、实际时间和超时原因。

(2)分析时间

一段时间后,分析记录,时间是如何规划的,是否经常加班,主要时间花在什么样的活动上,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的时间比例,统计各种活动的频率等。同时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时间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