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的坚持
1.“宁波帮”初期。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海道分叉。宁波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商船可以从这里借助潮汐和风力往来于南北之间。宁波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的始发港,其商业活动在秦代已相当活跃。唐朝时期,宁波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对外贸易相当繁荣。从唐四年到天佑四年(839-907),中日之间的贸易船只有3 7艘,其中通过明州(宁波)放行的有7艘,有准确的记载,从唐会昌二年(8 4 2)到咸通六年(8 6 5)。海商李林德、张志新、李艳姣分别率领商团从明州望海镇(今宁波镇海)出发,先后7次赴日进行商务活动,每次约5 0人,颇具规模。日本使臣节,留学生和僧人也是从宁波口岸进入唐朝的。北宋淳化六年(9·9 0),宁波设船公司,与广州、杭州的船公司并称为“三公司”。除了继续与日本接触,与朝鲜的交流也显著增加。韩国大使馆沿途设置了“杭集馆”和“韩国馆”,接待来自朝鲜的使节和商人。南宋时还与真理府(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女人(今印度尼西亚)、粮食(今阿拉伯)等国贸易。袁氏
设立清远(今宁波)航运提举部,直隶中书省,航运业十分繁荣,航运户1,000余户。明清康熙二十三年(1 6 8 4)以前,长期实行海禁,宁波合法的海外贸易一度停滞,但走私商业活动仍然十分活跃。明末清初,宁波商人在北京及长江沿岸和沿海城镇发展。北京的宁波商人主要经营药材和服装。明朝崇祯年间,宁波的药商在北京建立了“鄞县会馆”。清初,宁波商人在北京设立了“浙慈会馆”。乾隆、嘉庆年间,宁波商人在汉口建立了“浙宁会馆”。清嘉庆二年(1 7 9 7),钱穗、费元贵等沪上宁波商人发起集资,以帮派为依托,筹建“四明办事处”。道光十一年(1 8 3 1),方恒宁等人发起重建。在此期间,思明CCBA主要处理同乡的慈善事业。咸丰三年(1 8 5 3),镇海大商贾方捐巨款重修。思明办事处作为老乡聚集地,汇聚了在上海的宁波人,在上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些都表明宁波商帮已经初具规模。
2.“宁波帮”的发展与成长期。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中国,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上海凭借地处长江流域末端、腹地深厚、交通便利的优势,逐渐成为国内外贸易的中心。各省商人云集上海,宁波商人凭借与上海仅一水之隔的优势,大量涌入上海。据估计,清末上海有40万宁波人。其中有地主、商人、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居民和苦力。他们在上海从事南北埠际贸易,还有颜料、钟表、粮油、海鲜、煤炭、棉布、药材、西药、棉纱、珠宝店、五金、机械等行业。,并出售外国商品,开展对外贸易。上海最早被外商雇佣的洋行、银行买办,大多是宁波人。宁波有些商人,既是金融买办,又是贸易买办。宁波商帮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中急剧崛起,形成了自己的实力地位。成为中国民族资本的重要力量。基于发展的需要,宁波商人在上海形成了各种贸易集团,包括同善会(渔业)、崇德会(海鲜)、吉安(酒)、永兴(南货)、敦仁堂(猪)、御义堂(医药)、诚仁堂(肉类)、永济堂(洋货)。手工业有长寿社(石器操作)、周年社(木业)、同义社(银匠);劳工组织有四明长石会、水手和平会等。这种小群体具有老乡和同辈的双重结构。它旨在维护帮派利益,互相帮助,是“宁波帮”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宣彤元年(1 9 0 9),沪上宁波商人成立四明会赴上海旅游,成为上海最早的区域性社团。1 9 1年更名为“宁波同乡会赴上海旅游”,作为同乡,他们相互交往,相互照顾,荣辱与共,寻求* * *。1 9 2 0-1935期间,镇海、定海、奉化、象山等地也有以县为单位的协会。从“宁波帮”在上海商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到聚集老乡力量的成分,标志着“宁波帮”的成熟阶段。
3.“宁波帮”的鼎盛时期。民国时期,“宁波帮”达到顶峰。随着财力的积累、业务的扩大和人员的增加,“宁波帮”以上海为基地,将活动区域延伸到汉口、天津、苏州等大城市。汉口1858开埠,宁波商人迅速向汉口扩张。汉口成为上海以外宁波商人相对集中的地区,主要经营水产、珠宝店、航运、火柴、水电、杂粮、洋油、五金、银行等行业,其中几乎所有的油业都被宁波商人占据,长江夹板航运业由宁波商人经营。许多宁波商人也充当汉口外国公司和银行的买办。天津的宁波商人,早在清朝中期的闭关锁国时代,就经营航运业,代表清朝从南方向北方运粮,从北方向南方运货。他们以6艘船为小团体,以10艘船为大团体,在宁波、上海、天津之间组团往来,最多时达六七十艘。主要经营户为鄞县的秦、吴,慈溪的、董轼,镇海小港的李。天津开埠后,宁波商人进一步向天津发展。1840之后,宁波帮在天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天津成立了上海分公司。除继续经营航运业务外,我们在天津还经营进出口贸易、银行保险、绸缎毛织品业、金银眼镜业。民国时期,天津商业中心劝业场地区有很多名店,都是宁波商人经营的。一批有实力的宁波商人创办了银行、金店、绸缎店、五金行、洋行、房地产公司、轮船公司等。在天津,还代理洋人从事猪鬃、毛皮、山货、棉花的进出口业务,成为洋人在天津的买办。
足迹遍布全球。
从“宁波帮”的活动区域来看,宁波帮商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着实令人惊叹。据《鄞县通志》记载的同乡会资料,除上述之外,宁波商团的主要活动地有南京、杭州、苏州、常熟、温州、无锡、扬州、徐州、芜湖、南昌、沙市、长沙、重庆、厦门、汕头、青岛、烟台、郑州、大连、沈阳、临海、兰溪。宁波人走到哪里,哪里的商业活动就会蓬勃发展。宁波人在各地也经营着很多名店、店,如同仁堂、童韩春、蔡同德等京津沪的名店药店,亨得利、亨得利钟表店都是宁波人经营的。宁波木业公司的金坐在富建设村,分别有三四十艘船从宁波南来,40艘从大北来。上海的五金机械进出口商大部分都是宁波人,只有叶成忠(镇海)一个人在上海开了老顺吉、南顺吉、易昌顺、新顺吉、瑞昌顺五家店。由(镇海)和朱(定海)集资成立了宁韶、三北、红安、长河、、永安、舟山等航运公司。这些船公司在上海等沿海港口和长江港口“宁波帮”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屹立不倒,而且在国外船公司的压力下发展壮大。仅三北海运公司的船只就曾占全国航运业吨位的1/7。“宁波帮”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油坊、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机器制造厂、第一家银行,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宁波帮”不仅在中国赫赫有名,而且足迹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宁波人聚居的社区,都可以找到“思明办事处”、“宁波会”等组织。比如新加坡宁波的原住村民协会成员,每个月聚会一次,40多年来从未间断。他们的后代至今没有改变他们的地方口音。目前,居住在宁波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达7.3万人,遍布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地涌现出一批善于经商的“宁波帮”企业家。包玉刚(镇海),曾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到港后继续经营银行和航运。1955年,他用7万美元买了8200吨旧油轮,做起了海运生意。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1980年3月,已有202艘,2053万吨。香港10富豪中,“宁波帮”占了三个。
商会-冒险-怀旧:永恒的秘密
“宁波帮”之所以能长久不衰,独霸一方,成为上海各商帮的巨头,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上海总商会是一群控制上海金融贸易,影响全国商业的商人。“宁波帮”得以迅速发展并称霸商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上海商会成立以来,“宁波帮”基本上掌握着上海商会的实权。他们还通过银行和货币协会控制和影响上海工商协会。上海商务会议办公室成立于1902。第一任宰相是慈溪人严信厚。1904年更名为上海商会,阎继任会长。从1902到1946的40多年间,宁波帮的一批领军人物都曾在上海商会任职:朱(定海)、周金标(慈溪)、(镇海)、秦润清(慈溪)、宋(余姚)、李厚友(镇海)、(镇海)、袁(鄞县)、余。“宁波帮”中的这些人物能长期控制上海商会,体现了“宁波帮”在上海商界的地位。另一方面,“宁波帮”在上海经济界颇有势力的商会工作,保护了宁波帮的利益,促进了“宁波帮”在上海的经济发展。
第二,“宁波帮”闻名于世,与宁波商人的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有关。比如曾经控制沙船业的“宁波帮”,镇海的李、慈溪的董庚轩都是靠沙船业发家的。鸦片战争后,船只兴起,宁波商人仍抓住航运优势发展航运业。、方、袁创办宁绍轮船公司,创办三北轮渡港务公司,敢于与洋船竞争。三北公司总吨位达到9万吨,是当时中国三大民营航运公司之一。在上海的银行业中,“宁波帮”是最有实力的,九大货币资本家家族集团“宁
波帮占了六个。但后来觉得钱庄作为外资银行附庸的地位不合适。1 8 9 7年,严信厚和叶成忠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和李创办了四明银行。后来,实力雄厚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肯业银行都由“宁波帮”控股,实现了从落后的民营银行业向先进银行业的转变。方业贤,镇海人,不想继承方家祖业,去搞化工。他的父亲反对,不肯给钱,母亲和叔叔给的钱都没了,也没有动摇他从事化学工业的决心,于是成立了中国化学工业学会。从生意上看,“宁波帮”经营着很多新兴产业,比如卖五金、颜料、洋油、洋布、西药等。也有很多宁波商人从事进出口贸易。这些都反映出宁波商人能够审时度势,及时开辟新的领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宁波商人非常重视乡愁和友情,老乡帮扶观念特别强。他们可以同舟共济,抵御商业风险。如宁波商人创办的合资企业宁绍船务公司,与英国商人太古公司、中法合资企业东方公司竞争。当时票价斗争非常激烈。宁绍一起航,就在船上挂牌“杨立勇50”,以示永不涨价。同时降低运费,使大家争相乘坐宁绍船,使太古船乘客锐减,有时甚至空无一人。资本雄厚的太古公司将票价由1元降至3角,企图挤垮宁绍码头,大批乘客涌向太古码头。资本微薄的宁少,入不敷出,难以维持。危急关头,宁波商业集团方巧岑、朱、秦润清组织了航运史上罕见的“航空维修会”,筹集资金65438+万元。给宁绍公司每张票20分的补贴,让宁绍公司以每张票30分的低价与太古公司竞争。同时,虞洽卿还发动协会会员,使货物尽可能送到宁绍公司,使宁绍公司在与远洋运输的竞争中获胜。宁波人也有“爱家乡不爱故土”的特点。宁波人自古就有外出经商的。一般男孩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会在家里照顾亲戚找人介绍职业,到外地的商店或者工厂当学徒。否则,他会被视为不思进取,受到批评。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去,父母不会阻止他爱儿子。学徒三年吃苦,所以做生意和在外打工都有不少建树。“宁波帮”的许多著名人物,如、叶成忠、秦润清、盛丕华、金等。,被亲戚老乡介绍当学徒,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