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集群的成因可以归结为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路径依赖、学习因素以及地理、历史、政治和偶然因素。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可行途径之一是通过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作用,在西部地区形成一定范围内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用来定义一大批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和相关支持机构围绕某一特定产业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强大而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波特,2003)即在某一领域,以某一主导产业为核心,存在大量的相关企业和辅助机构,它们依靠一定的分工形成有利于专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合作方式,使得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集群中的企业依靠集群形成一定的强大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相当复杂。产业集群的成因和优势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马歇尔、韦伯和波特为代表。最早注意到中小企业集团这一经济现象的学者是a .马歇尔。马歇尔在分析英国的产业组织时,发现许多同类型的企业在地理上是集中的。他在1920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从企业外部经济的角度研究了企业聚集导致的产业集群现象。在他看来,工业区企业获得的外部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专业化分工机会的增加、专业化知识和信息的扩散。此外,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包括诚信、商业习惯、社会关系等。(Marshall,1964)根据德国区域经济学家A.Weber提出的产业区位理论,区位因素的合理组合使企业的成本和运费最小化,企业会按照这个思路把自己的位置放在生产和流通中最经济的地方。韦伯解释了集群增长的原因,即随着企业的空间集聚,企业可以获得成本节约的好处(阿尔弗雷德·韦伯)。波特认为,集群代表了一种能够在效率、绩效和弹性方面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自于特定区域内的知识、联系和鼓励。这是遥远的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波特,2004年

企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基于市场导向,但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非市场因素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

考虑到在给定(不变)的技术条件下,生产一个单位的单一或复合产品的成本,如果平均成本在一定区间内下降,那么这里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在集群经济中,由于中间产品的转移成本较低,企业可以看到一些内部生产部门被分离出来,这使得企业与市场的边界趋于最合理,降低了长期成本,从而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集群的本质是企业内部分工的外化和社会化。

集群中不仅有企业的规模经济,还有集群本身的规模经济。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弥补彼此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实现集群内企业间所需商品的交换。集群的存在有利于市场垄断的形成,也可以为集群内企业从政府那里争取到交通、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就是集群内企业共享基础设施的外部规模经济。同样,集群的存在可以吸引金融、物流等服务机构,有利于集群内的企业。此外,集群的存在有利于专业销售市场的建立,企业还可以共享营销网络,降低信息成本和物流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凭借集群的优势快速、不断地成长,依靠区域性专业市场扩大影响力、树立形象,节省大量广告费,还可以低价从集群中获取有用信息。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可以分享更多的外部规模经济。

第二,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一个描述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强烈影响的术语。马歇尔指出:当一个产业位于某一地区时,它极有可能长期位于这里。相似的厂商彼此相邻,从事相似的经济活动,可以产生巨大的利益。厂商也倾向于选择在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集中的地区设厂。这种就业优势和特定区位产业的集中组合形成了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是产业增长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因。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可能形成“马太效应”,将相关的材料、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吸引到集群之外。而且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更大的产业规模。形成“集群-资源吸引-集群扩张-加速资源吸引”的良性循环,促进集群内企业快速成长。但是,集群外的同行业无法与集群内的企业竞争。

路径依赖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的共同约束。

1,增加报酬。内外部规模经济,给集群内企业带来了集群外企业无法获得的收益,诱使集群外企业纷纷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带到集群内,使得路径依赖更加强烈。

2.不完全信息的存在。通过相互竞争与合作,特别是相互学习,可以在集群内快速获取信息,从而使集群内的企业比集群外的企业获得更完全的信息。

3.交易成本。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支撑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存在,使得通过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会化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成为可能。此外,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关性也降低了企业整合的成本。

4.体制因素。集群中的企业因集群的存在而受益,这使得集群中的企业成为集群制度安排的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集群的共同长期利益,企业往往通过建立行会或商会等正式制度,或者通过公认的“规则”等非正式制度安排来限制自己的“机会主义”倾向。

第三,学习因素

产业集群具有活力的前提是集群内企业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充分竞争。充分竞争迫使企业修正组织框架,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改善服务,形成核心竞争力,避免被集群淘汰。

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交流频繁,信息交换便捷,企业间的知识和技术扩散必然会在企业集群内发生,这就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一旦一个企业有了新的技术和知识,其他企业会立即向它学习,这样新的技术和知识就可以在集群中快速传递。更重要的是,集群内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这种在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交流,既传播了技术和知识,也传播了思想和理念。人才的流动无疑加速了信息和思想的交流。集群内的企业也可以采取联合研发的方式,克服集群内规模小、资金和技术不足的缺点,共同分享技术开发的收益。

(仲景评论北京)第四,地理、历史、政治、偶然因素

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在工业化初期,产业的集聚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港口,或者靠近原材料、劳动力、消费市场的地区。随着交通、通讯和贸易的发展,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再是决定产业集聚的重要条件。在特定时期,有时政府会出于一些非经济目的,利用行政命令来促进产业积累的形成。比如,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几经调整,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第一次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增国防工业项目主要安排在中西部地区,苏联援建的35个国防工业中的21安排在四川和陕西两省。第二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中国防工业大规模内迁。通过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在中西部地区13个省份累计投资2050亿元,建成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近2000家。(杜仁准,2003)由此,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个大中型国有军工企业聚集区。

正是这些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决定了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正式的制度安排,为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新的机遇。东西部的差距更多的表现在产业集群的差距上。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集群。缩小东西部差距,首先要在西部地区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1,由于外部经济规模和路径依赖的存在,在集群形成之前进入的企业可能面临更多的成本,产生更多的外部性,而后来的企业往往可以免费享受这种外部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以“三减两免”为代表的外资优惠条件,是对其为产业集聚先行先试的一种补偿或奖励。它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内地延伸,特区的许多优惠政策在全国推广,有些地区甚至制定了许多更优惠的政策,各种开发区应运而生。在东西部投资政策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并没有引进更多的外资。2004年的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吸引了全国80%以上的外资。抛开地理环境、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路径依赖是关键因素。这种过度的路径依赖对于缩小“东西部统筹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在东西部差距难以缩小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减少这种路径依赖。究其原因,一是东西部差距客观存在;第二,东部的“三减两免”等优惠措施,在西部没有实行的时候就单独实行了。第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期的到来,是时候解决同一地区内外资企业的平等待遇问题了。第四,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已经进入良性循环,可以靠自身积累发展。

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指出,东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帮助西部。是时候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了。由于西部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落后,外商投资西部的成本可能比东部高。为了吸引外资,避免各地恶性竞争吸引外资,西部应该制定统一的优惠政策。平心而论,同样的优惠措施也应该惠及东部到西部的企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的形成已不能靠国家行政命令来实现,西部地区应积极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特别要保护那些可能形成产业集群的先锋企业。既要重视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又要搞好投资环境建设。集群的快速成长与其所处的环境能否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有关。如中介机构、法律服务体系、金融体系等等。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东部地区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而西部地区可能更多依靠自身的培养。尤其在专业技术工人方面,这是产业集群的主要劳动力来源。

3.西部地区发展产业不仅可以淘汰和转移东部的产业,还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劳动力资源低廉的优势。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西部产业竞争力的出路不完全在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而在于形成更加专业化的产业区域,加快一些较低层次的产业集群向高度组织化和创新型的产业集群转变。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苏南、广东等东部地区在市场的引导下逐渐出现产业集群,表现出较高的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当然离不开宏观经济背景和政府支持,但商业文化确实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与东方相比,西方缺乏商业文化的历史熏陶。吸引东部投资到西部所产生的“学习效应”对西部来说可能比吸引外资更有意义。

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向企业和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对于集群中的企业来说,产业集群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租金,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西部的腾飞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壮大和质的飞跃。西部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有赖于西部良好投资环境的营造和不断向先进地区学习。

(大连理工大学政法经济学院经济学家董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