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攻占河西后,秦国为什么不占领关中,然后再地图天下?
图-魏攻取河西疆域
当时魏国河西总督是吴起。为什么魏没有进一步灭秦,先占领关中,再进一步统一天下?
吴起镇守河西时,率领河西守军频繁过洛水,在打了很多胜仗,让很多文人无限遐想:如果魏把中央军交给吴起,吴起一定会灭秦!
这个简单的推理看似合理,因为吴起指挥的河西守军只有十余万,不仅守住了河西,还以攻为守,使得整个秦军疲惫不堪。如果吴起能率领几十万大军攻打秦国,秦国就真的麻烦大了。
然而,在现实中,、并没有把灭秦作为他们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因为他们眼光不够长远吗?当然不是,但消灭秦国的难度或代价足以威慑任何一个魏国君主。
我们按照对魏国最有利的战争进展来模拟魏国灭秦的过程。
魏军隆隆前行,与秦军征战多年的吴起终于率领数十万魏军,踏上了关中大地。
魏作为从晋国分裂出来的诸侯国,靠北战进步了不少,但单枪匹马进攻老对手秦国还是有点单薄。只有让赵和韩两兄弟入伙,魏才能取得对秦军的军事优势。
但是赵涵愿意开战吗?
当然不是。赵、韩并不毗邻秦国的疆域,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即使我们赢得了战斗,占领了关中的土地,魏也不会把它给赵涵。即使得到一点土地,也是一块没有什么价值的飞地。
赵战略发展的重点是保卫东方国家。从公元前390年到公元前380年,赵多次攻打越国,获得了大量的土地。
南韩的方向也很明确,那就是郭征。公元前375年,韩国终于灭了春秋大国郑。
可见,赵、韩都不愿意与魏国结盟,但如果魏国强行要求,赵、韩两军可能会妥协,结成三晋联军。
既然我们从最有利的角度分析魏国灭秦,那就假设赵和韩国出兵支援魏国。
战争刚开始,我们先来看看关中的地形和魏军入侵的路线。
三晋联军的入侵和补给路线无非是水陆两路。
水路只是沿渭河向西,但渭河流向是由西向东,魏军粮草充足,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秦国反击魏国,可以满载粮草顺流而下,轻松愉快。这就是地理的作用。秦对于东方诸侯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陆路成了魏军唯一的选择,但金军要渡过黄河、洛水、水镜并不困难,需要大量的船只来支撑。
吴起曾经指挥过魏武祖,到达水镜流域,但吴起指挥的魏武祖人数不多,主要是骚扰,只要带够干粮就行。这次国战,魏军人数众多,储备物资的准备一定要充分及时。
当然,吴起是个高手,我相信他能处理好魏军的后备物资问题,跨过三条大河,然后魏军还要向西数百里,才能到达秦国的雍都。
图——河西失守后的秦国
关中地形呈椭圆形,东西宽,南北窄。魏军穿越了整整八百里秦川,才到达目的地雍都。
战国七雄中,六国都有都城被攻的,楚、齐、赵、燕甚至都有都城被攻克的悲剧。只有秦国,没有六国诸侯能打到雍都,更不用说攻克雍都了。
甚至在春秋时期,对秦国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晋国,最强盛时也只是到达了水镜流域,根本威胁不到雍都。八百里秦川的纵深,是一个巨大的地理优势。
如果三晋联军出现在雍都城之下,无论胜负如何,都已经创下了纪录。
但这个时候,中原的局势必然会发生巨变。
众所周知,魏国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齐国立即围攻魏国救赵,并在桂陵和马岭之战中两次击败魏军。如果魏国深入秦国,齐国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东郡、黄河以北、魏国的土地,都将进入齐国的版图。
齐国真的会火打劫吗?当然可以!肯定肯定!
齐国围攻魏国救赵时,几乎可以肯定将与魏国中央军决战,齐国毫不退缩。这一次魏国的中央军在西线,齐国正好面对魏国东线空虚的防守。齐威王绝对没有理由错过这个机会。此外,魏在黄河以北的东线,没有任何危险可守。齐国不需要花多少钱就能获得这些肥沃的土地。
魏位于中原地区黄河以南的南线。魏国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被楚国夺走了,楚国没有一天不想收复故土。当魏军的中央军不在闹市的时候,楚国还有什么理由不收复故土呢?
因此,当三晋联军出现在雍都城之下时,魏的黄河以北东线和黄河以南南线将迅速彻底地败给齐楚。
秦国没有被灭,齐国又崛起了,楚国又强大了。
以上只是最好的猜测,稍微差一点的趋势是齐楚继续对空的赵国和韩国用兵,逼其退兵。
既然是往最好的方向推测,那就假设齐楚停战,三晋联手攻克雍都。
故事讲到这里,情节类似于围魏救赵。魏国虽然攻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但在东南和西部却被齐楚秦打败。
如果魏这次运气好的话,就不可能夺取雍都和秦国的东部和南部了。换句话说,魏国最好的结局就是用东部和南部换取更大的关中地区。
如果我们玩的是一款三国或者战国的网游,那就是很好的领土交换。有了金角这个魏国,我们也有了统一全国的地理要素。可惜游戏没有考虑政治和地理因素。
攻打下关,魏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赃物的分配。
从之前三晋联军的战争来看,三晋大获全胜的战争几乎都是魏国独享,包括三晋与楚国的战争,最终夺取的领土也全部纳入魏国版图。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魏国不给赵、韩领土,三晋联军就会瓦解,或者魏国给赵、韩少量飞地,三晋联军也会解散。而且从赵、韩的角度来看,齐楚压力相当大,必须考虑如何对付蠢蠢欲动的齐楚军队。
在真实的历史中,赵国多次进攻保卫国家的领土,而韩国则灭了郑。如果三晋能攻下雍都,赵韩又会回到原来的轨道,完成自己的战略构想。三金解散是必然的。
如果这是一个战国游戏,魏可以一步步完成统一天下的争霸。可惜,这不是游戏。
魏征服雍都后,再次面临地理问题。
几年后,魏攻克中山,随后中山恢复中国,耗时约30年。三十年后,中山人是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
不是,中山人当时逃到太行山,30年后回国!
孙中山之所以回国,是因为魏国不愿上山追随中山人的脚步,因为在山上作战,魏军没有优势,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当时中山人在太行山上有一小块地盘,秦国就不一样了。他们在陇西高原有广阔的领土。秦不仅起源于陇西高原,而且在占领西戎时扩张了相当大的高原领土。
秦在高原的疆域是太行山中山人的十倍。即使秦国失去了雍都,只要退守高原,依然可以对魏国构成极大的威胁。
而且关中以北,还有夷曲等戎人,而又在关中,恐怕日子不会好过。
如果魏国追到高原,继续把秦人连根拔起,是个好主意,但不可能实现。当初周朝对狗有很大的优势,没能踏足高原消灭狗。这说明在高原上,游牧民族有先天优势,魏国对秦国只能采取防范策略。
这样看来,魏国还能逐鹿中原吗?我担心魏军主力一离开关中,秦军就会冲下高原收复故土。
可见,魏占领关中,与秦占领关中是不同的。秦是在陇西高原隐患被消灭后才占领关中的,而魏却在重复西周人走的老路,西周如何被狗军灭,魏可能被秦灭。
模拟魏灭秦,一直在向对魏国最有利的方向推演,魏国最终也无法解决困局。由此可见,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没有选择灭秦,确实有充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