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第一年应该做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充斥着企业家一夜暴富的神话。如果创业六个月,用户还没有爆炸,很多人会陷入焦虑和不安。但其实创业第一年,没有爆发式增长是常态。你的经营策略应该以这个前提为基础,在实现爆发式增长之前,你不应该过早地开始消耗你的大量现金流。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很棒的公司在第一年都做了些什么:

5438年6月+2007年2月,雷军在金山上市两个月后离职,开始投资,寻找创业方向。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开始拎着一麻袋现金,看谁在做移动互联网”。

2008年,雷军和张煌成了好朋友,经常去珠海和张煌聊天。

2009年年初,经李开复介绍,雷军认识了时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的林斌,后来成为雷军的创业伙伴、小米公司总裁。

5438年6月+10月,雷军正式邀请林斌合伙创业,小米的创业之旅正式起航。

2010年3月,小公司注册。

4月,小米公司开放开发了一些小APP从业者:司机的秘密、魅力浏览器、小米分享等等。最近怎么样?你现在没听说过这些应用吧?是这样的。很多公司成功后,成功的光芒掩盖了他们当初为生存而奋斗的足迹。

6月,MIUI成立。

此后,经过8个多月的探索和准备,林斌应雷军邀请开始了商业合作,他们终于推出了成为公司支柱的核心产品。而如果要算创业前找方向的时间,也要两年半。

2005年2月,贝宝的三名前员工建立了一个名为……YouTube的交友网站!是的,YouTube是从交友网站起家的。

6月,网站运行了几个月,用户很少。

他们试图在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Craigslist上做广告,要求女孩上传介绍自己的约会视频,支付20美元,没有人来!

用户上传的不是约会视频,而是奇怪的猫狗视频。于是,团队干脆放弃了交友视频的方向,开始转型。这样,YouTube就真正成为了一个视频分享网站。

2004年6月,创立Blogger.com并将其出售给谷歌的伊万·威廉姆斯和他的邻居诺亚·格拉斯建立了播客订阅平台ODEO。但几个月后,苹果发布了iTunes的播客电台功能,odeo这样的第三方播客平台根本无法生存。

2006年2月,当时还只是公司一名普通工程师的杰克·多西与创始人讨论了公司的发展方向。他建议可以做一个产品,通过发短信来分享状态。他在六年前(2000年)提出了这个产品,并画了一个简单的线框。

创始人对这个想法不是很乐观,但他们也同意杰克·多西应该做到这一点。

今年3月,Twitter上线。

今年4月,Twitter从Odeo剥离出来,由杰克·多西担任首席执行官。

近一年来,Twitter一直不温不火。直到第二年三月。

2007年3月,在SXSW音乐节上,Twitter开始流行,每天的信息量从2万激增到6万。有6万多用户。

从那以后,Twitter就爆炸了。

可见,从创业到业务的真正爆发,要经历反复的摸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还是成功的公司,更多的公司经过长期的探索,没有找到突破点,然后就挂了。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第一,轻装上阵。在业务爆发前的探索期不要投入太多资金。如果这个时候团队成本太高,你的现金消耗就高,你奔跑的跑道就短。

其次,我们应该做好反复筛选创业想法的准备。好创业想法往往需要长期筛选才能得到真正好的。正如硅谷创业之父保罗·格拉姆(Paul Gramham)所说,“最坏的情况下,你会花一年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