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消费信贷研究

美国消费信贷的主要提供者是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和非金融机构。众多的消费信贷提供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通过高科技手段,许多消费信贷决策可以在几秒钟内做出,更复杂的家庭资产抵押决策一般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做出,为消费者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

商业银行。根据美联储的统计,自1946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已经抢占了全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截至2007年底,商业银行持有365,438+0.5%的消费信贷贷款。

金融公司。美国的财务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附属于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商业银行控股的财务公司和独立的金融或私人贷款公司。大企业下属的知名金融公司主要有:通用汽车承兑公司、科勤汽车信贷公司、通用电气资本公司、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其中,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和通用电气资本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信用卡提供商。

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其中成员汇集各自的资金并以相对较低的利率相互提供贷款,主要包括汽车和卡车贷款、船只、娱乐和车辆贷款、学生贷款、住宅装修贷款、住宅股权贷款、住宅支票信贷额度、首次住宅贷款和二次住宅贷款、人寿保险和残疾保险信贷以及循环信贷(开放)。

储蓄机构。在1980之前,美国的储蓄机构和互助储蓄银行只允许将一小部分资产放入消费贷款,这极大地限制了储蓄机构的消费业务。随着法律法规的放松,储蓄贷款机构迅速成为消费信贷市场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其市场份额从1979年底的3.7%增长到1987和2005年的峰值9.8%。然而,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2007年,储蓄机构的市场份额下降到3.56%。

证券化投资组合。证券化投资组合是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出售缺乏流动性但有可预期收益的资产,以获得融资,实现资产流动性最大化。目前,美国超过3/4的汽车贷款是通过发行资产证券提供的。

此外,美国的一些非金融企业,如大型零售商和石油公司(加油站),也可以通过发行信用卡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多元化的消费信贷机构不仅有效促进了市场竞争,也给了消费者更充分的选择。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消费信贷供给单一。65438-0998年央行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只允许商业银行和经央行批准设立的住房储蓄银行开展个人住房贷款。就汽车信贷而言,国内提供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机构是国内商业银行,其贷款规模占整个市场的95%以上,而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等专业汽车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刚刚起步,业务量很少。

三。消费信贷业务

在美国,消费信贷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消费信贷包括:个人信用额度、无抵押个人贷款、个人资金循环贷款、房屋装修贷款、助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债务重组贷款、汽车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除了上述类型,广义的消费信贷还包括房地产抵押信贷。美国消费信贷丰富、全面、灵活、创新。特别是通过消费信贷证券化的实践,消费信贷机构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提高流动性,增强盈利能力,分散金融风险,进一步促进了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

虽然中国的消费信贷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商业银行仍然是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提供者,消费信贷业务的比重很小。目前中国的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的比重不到5%,而美国已经达到60%。而且消费信贷单一。贷款手续繁琐,利率机制相对僵化,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四。信用体系和风险管理

美国有专门的征信机构,主要有两种形式:消费者征信机构和信用调查机构。消费信贷报告机构拥有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库,覆盖了北美近654.38+00万信贷消费者的档案,维护着数据库中超过6亿个账户和近654.38+00亿字节的数据。每天产生约200万份信用报告,收到数万份消费者查询。美国主要有三家这样的机构,分别是Experian信息服务公司、Trans United公司和Equifax公司。征信机构主要提供包括消费者的性格、信誉、生活方式等个人特征的调查性信用报告,其数据通常来源于访谈调查等传统方法。

美国的消费信贷机构有一套严格的风险管理程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有效利用征信机构的个人征信信息,严把消费信贷入口;二是充分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及时监控消费信贷资产质量;第三,强调风险审计和风险组合控制,实现信贷管理的横向约束;第四,注重信用文化和风险控制文化的建立和培育,从业务拓展的源头控制风险;五是实施消费信贷精细化管理,有针对性地防范各类风险;第六,建立业务自我评估体系,提前预警贷款风险;第七,充分发挥信贷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整体把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第八,注重消费信贷风险防控的操作技巧,在具体操作流程中控制风险;九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收不良贷款。

与美国相比,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消费信贷具有贷款规模小、贷款数量多的特点。在我国个人和企业的金融信用体系没有建立和完善的条件下,银行只能对借款人的收入信用状况进行逐一审查,法律制度对失信人的惩罚机制不到位,因此贷款机构的风险管理成本很高。就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而言,目前银行和经销商的消费信贷业务主要依靠保险公司提供的信用保证保险来实现风险控制和管理,征信往往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汽车是贬值的动产,折旧率高,容易隐藏和移动,作为抵押物难以保全。此外,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缓慢,难以实现车辆的循环利用。在目前国内车价持续下调的情况下,贷款车的真实市值往往低于贷款余额,这就诱使消费者去贷款车以逃避还款。事实上,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无论如何提高担保率,都难以有效控制道德风险。

五、消费信贷过度发展的负面教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相关制度建设和金融创新,美国消费信贷业务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但也造成了信用扩张和金融风险积累。当前的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是消费信贷过度扩张的结果,值得借鉴。

(一)在刺激居民消费的同时,防止信贷消费过度扩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房地产抵押贷款和一般消费信贷的增长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以信用卡为例,负债总额从上世纪60年代的548亿美元增长到近年的8000多亿美元,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从2.7%增长到8.9%。与此同时,美国的家庭储蓄率一路下滑,从10%到近年来的负值。长期的过度消费和债务积累使得美国经济增长逐渐偏离可持续轨道。

(二)在鼓励消费信贷金融创新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根据美国发展经验,消费信贷业务一般有3-8年的风险滞后期。在经济繁荣时期,资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和普遍的乐观情绪让人们更容易忽视风险。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和消费债务的大规模证券化往往导致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和蔓延。一旦经济进入景气周期,资产价格下跌,失业率上升,显然会降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繁荣时期积累的高额债务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风险,很容易导致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可见,在关注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要加强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防止其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