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近券商股没有起色?

一方面是大小非解禁,另一方面是融资融券一直传下来的好处无法兑现,导致资金撤退不安。短线大涨后整理短线大涨,整理轻仓。关注当前阶段性多头行情,反弹结束坚决离场。后市如果不能突破2100的压力位,反弹形势将不容乐观,注意控制仓位。经过20多个交易日,市场的这波反弹终于突破了熊市以来从未突破过的60日线(这也是每次突破失败的压力)。配合成交量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很多利好消息这么久都没有兑现,但是市场超跌后做多的氛围吸引了资金的参与。反弹前期是游资的对赌政策,现在连主力资金都被吸引过来了。主轨迹周线自2008年2月下跌后,今日首次回升并穿越趋势线。这是一个信号。熊市以来首次越过趋势线,量能相对充足。我一个月前提到的机构布局中部分板块的动作,也已经被市场所反映(尤其是次新等重点布局的板块)。本轮反弹前期,主力机构的反弹减少了部分板块近200亿的仓位,主要是游资的原因。现在,这第二波反弹的主力机构都逆前期常态加仓了。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加仓200亿,虽然回购了,但机构还是以调仓为主。如果后市通过的政策能够逐步兑现,市场的反弹还有希望,就不会成为前几次的昙花一现的行情,那些从4500点一直喊到现在的中级行情就会成为现实。中级市场谨慎吗?短期关注2110点的新压制区域。只有大盘突破并站稳这一区域,大盘才有机会看到2300点的高点。后市主流机构做多,跟风就好。市场和个股确实到了该放松的时候了,但现实中的压力并没有改变。最后一个月是今年大小非解禁的高峰。高达192亿,作为导致暴跌的核心问题,仍然对市场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后市仍存在变数。反弹能否持续取决于大小非解禁的步伐,控制仓位也是最稳妥的方法之一。并且2020的短期支撑区域非常重要。只要后市能在量能匹配的这个点位企稳,还是有希望看好的。但由于融资融券可以申请,还没有券商申请,处于观望状态,与之前的积极态度明显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纯粹是概念性的应用。在政府没有明确细节之前,券商不敢擅自篡改。融资融券问题真正实现还需要时间(虽然今天券商股再次上攻,但是,还是谨慎参与。今天地产股活跃为主,和昨天经济会上提到的对房地产行业的利好有关。“要把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和房地产支柱产业的作用结合起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上述观点,并强调“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型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不过这只是一个短期炒作,因为暂时只是一个口号,对商品房市场意义不大,因为精神上也强调支持的重点是保障房,而不是商品房,所以商品房市场的下行趋势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的股票来说只是短期利好。参与者要注意控制仓位。因为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对与错的政策是明确的。目前传闻未来会有很多利好,其中一个就是大法会被重新规范暂停流通。在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期间,媒体问尚福林总裁是否关注重大问题。尚福林行长表示,在重大问题上的政策是明确的,不会改变。这与4个月前新华社发表的政府意图没有改变,即股市的大小非问题不会解决,股市的大小非问题要靠时间来解决。所以市场上很多机构不停地散布政府要解决股市大小非的谣言,不可信。政府一再向投资者表示,股市的大小非不是靠时间而是靠政府来解决的。政府直截了当地说。投资人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给自己安心。虽然4万亿救市资金是实实在在的,但是还有半年的时间来滞后效果。现在这个好处已经在股市操作中实现了,虽然又有创业板随时可能兑现的预期,但是这句话是7月份说的,也就是说随时会兑现,到现在快4个月了还没出来。把股指从近3000点换到现在的点位。平准基金出来上报国务院希望成立救市的消息,让之前机构配合出货的传言到处找牙。流传了三个月平准基金马上要入市救市,现在终于泄露出原形了。尚未制定的计划。首先救市是需要钱的,而这个最基本的东西,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有一个尴尬的事情。当几十万亿的外债还不完的时候,经济又出问题了(次贷危机涉及的债务超过3万亿美元,美国是除中国之外唯一一个依靠强大内需就能挺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这次是内忧而不是外患,所以这和上次东南亚经济危机不一样。如果这场危机以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扩大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美国可能会经历五年以上的经济衰退,但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当然不会独善其身。现在影响只是开始,中国扩大内需的战略也很迫切。客户从证券公司借入资金购买证券称为融资交易。客户从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证券称为卖空。消息一开始就限制了入市的资本。时间长了(可能三年以上)规模可能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国外市场表明融资融券的发展有助于大起大落,但不会改变大趋势。牛市的时候消息好的话会放大上涨动力,熊市的时候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坏的,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这个政策是双刃剑,在不同的走势中起到相反的作用。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抵押、强制保证金规定、强制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评级制度等。,必须注意的是,杠杆投资带来的投资风险远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当然,作为一个要出货的机构,即使是利空,机构、股票、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利好政策,认为政策是实质性的。当然,他们只是希望个人投资者这么想。他们的心理很清楚。政策可能几年都不会对股市产生什么好处,甚至可能是因为股市在熊市中跌得更厉害。说到底,还是个人投资基金更愿意用印花税政策接盘。如果造成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像新华社的评论所暗示的那样被时间解决了,那么在解禁高峰之后的2011年还有希望,主力出货的市场是无底的。底层是机构大规模建仓不是散户建议稳定,安全要求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主要导致观望态度。导致暴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资金失衡,空方长时间打压多方。在这种长期的走势中,资金被空方占据,市场自然震荡时间较长。这才是股票持续下跌的真正原因。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任何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的变化,简单的是资金的长期短期走势决定了市场的长期涨跌走势。但股市不能只跌不涨,下跌途中肯定会反弹,但反弹的幅度要根据政策利好消息来判断。如果仍然用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支撑市场,那么每一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大小非限制出来后,只要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市场才有可能缓解资金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投资者应将其视为反弹,逢高减仓。但投资者对连续超跌信心的疲软,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改变这种下跌趋势,但情况并不太乐观。目前的股市并不像政府所说的缺乏信心和缺乏资金。个人感觉两者都缺乏大小的影子。今年是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资金(足够消灭主力)。虽然政府一涉及到基金就要讲政治,但似乎实质作用并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并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退的策略来减少损失。政府做了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继续下跌,但只要不是实质性的解决大小非的问题,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在目前资金多空平衡被打破的情况下,投资者还是不要太乐观,因为现实问题不解决,资金面还会持续紧张。在政策带来反弹的情况下,降低逢高是明智之举。不要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大行情。由于2009年非解禁资金近7万亿,2010年解禁资金近10万亿,已经远远超过今年的3万亿。在导致这次暴跌的核心问题解决之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际利好政策只会带来反弹而非逆转。股市虽然复杂,但其实很简单。股市的规律是,卖多了就跌,买多了就涨。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是,在资金已经反映出来的时候,为什么还有人不愿意面对呢?不要相信大小非也有长期投资的需求。在有规模、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利润会高达400%甚至高达1,000%。这个成本带来的巨额利润,在弱市下,你认为非持有人是会沉淀下来还是会继续看着利润缩水(非持有人也是投资人,利润第一也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民认为只有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才会做的时候),在一个长期的趋势中,谈论牛市什么时候会因为某种原因回来,那是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是反弹,而不是逆转。朋友们,请谨慎采纳以上纯属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