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众更名后去掉了江淮。南北大众怎么看?
上周,JAC公布了JAC-大众合资项目的最新情况。根据公告,大众汽车中国对姜奇控股、大众汽车中国、江淮汽车对江淮大众的增资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具体来看,大众对姜奇控股(江淮汽车母公司)投资23.83亿元,对合资公司大众安徽投资1.61亿元。增资完成后,姜奇控股中,大众汽车和安徽SASAC的持股比例为50: 50。在合资公司大众安徽,大众的持股比例达到75%,江淮汽车的持股比例降至25%。
至此,大众汽车完成了对江淮大众合资项目的绝对控制,股比降至25%的江淮汽车在合资项目中甚至名不副实。
据悉,JAC大众旗下的原思豪品牌将回归JAC乘用车,该品牌的营销工作也已全面停止。腾笼后将是大众自己的产品。
根据江淮汽车此前发布的《关于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产品组合框架的协议》,大众汽车完成对江淮大众的增资协议后,合资公司的产品组合框架将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大众承诺授予合资公司4-5款大众集团品牌产品,这些产品都将基于大众的MEB平台打造。此外,大众集团的b级车、C级车甚至商用车产品都将优先在合资公司生产。
承担上述产品的工厂2025年最大产能为25万辆,2029年为40万辆。为配合产品规划调整,大众安徽也将迎来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以满足控股方的需求。
可以预见,大众安徽及其工厂将成为大众在华电动化战略的重要落地实体之一,大众安徽将获得更多资源。
在没有股比改革消息的SAIC大众和一汽大众中,大众每年都要与合作伙伴对半分账。一汽-奥迪在华合资项目的股比结构更复杂,分享利润的参与者更多。大众安徽的存在必然会增加大众的筹码,彼此不一致的产品或项目转向大众安徽的威胁时有出现。是转移控制权,还是寻找其他对等的筹码,成为南北大众乃至一汽奥迪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大众安徽并不是一个合资公司更名的案例。2020年商用车股比放开。今年早些时候,四川南骏汽车集团与现代汽车集团合资的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被外方完全收购,成为外商独资企业。目前公司已更名为现代商用车(中国)有限公司。
相比之下,由于主营业务为乘用车,华晨宝马早早确认将调整股比结构,但受股比开放过渡期的限制,要到2022年才能完成股比调整。同样,时不时传出股比调整消息的北京奔驰也要再煎熬两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放入江淮大众合资项目的江淮汽车也是如此。公告发布后,JAC录得两个涨停板。说明资本市场普遍看好大众控股后的合资项目发展前景,即使江淮在这个项目中的股比只有25%,也能带来新的业绩增长。只是有句话叫“涨不可怕,缺了谁就尴尬”,失去控股权,被排除在子公司名下,其实也能记录涨停。在为股价上涨欢欣鼓舞的同时,我觉得江淮有些恶趣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合资公司部分是“市场换技术”理念的产物,每个人对其优劣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和国外有实力的一方合作,不考虑技术进步就分利润的品牌确实存在。股比限制开放后,弱势品牌的逐渐撤退不仅会出现在自主品牌阵营的正常新陈代谢中,还会出现在母公司与合资公司之间的股比变化中。
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中国的汽车行业也需要警惕。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公司必然会获得合资企业的控制权。面对新四化的浪潮,他们将以更加灵活和积极的姿态完成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如何保住话语权,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或者探索其他形式的合资合作,并利用它在新时代占据更好的位置,需要自主品牌更多的思考。
文/秦志聪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