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2021主营业务翻倍。
寒武纪主营业务翻倍2021。15年4月晚间,寒武纪发布2021年报。2021年营收721万元,同比增长57.12%,主营业务翻番寒武纪2021。
寒武纪主营业务2021翻倍,增长1。2022年4月15日,寒武纪(688256。SH)发布2021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1万元,同比增长57.12%,综合毛利率62.3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营业收入中,智能芯片和加速卡业务贡献265,438+0.5百万元,比上年增加65,438+0.065,438+0.065,438+0%。
此外,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在市场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报告期内实现毛利44,989.46万元,比上年增长49.94%。
新品方面,报告显示,思源370是寒武纪第三代云产品,采用台积电7nm先进制程工艺,是寒武纪首款采用Chiplet技术的人工智能芯片。
思源370智能芯片的最大计算能力高达256TOPS(INT8),是寒武纪第二代云推理产品思源270的两倍。同时,思源370芯片支持LPDDR5内存,内存带宽是思源270的3倍,可以在板卡有限的功耗范围内分配更多的能量给人工智能芯片,输出更高的计算能力。
思源370智能芯片采用先进的Chiplet核心技术,支持核心的灵活组合,仅用一片胶带就实现了多种智能加速卡产品的商业化。目前公司已推出MLU370-S4、MLU370-X4、MLU370-X8三款加速卡,深度适配国内主流互联网厂商。
寒武纪主营业务翻倍2021。4月15日晚间,寒武纪发布年报。2021年全年营收721亿元,同比上涨57.12%;亏损8.25亿元。2020年亏损金额为4.35亿元,亏损额增长89.66%。无损失扣款金额高达11.1亿元。芯片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高科技的特点。高额的R&D投资让寒武纪自己的盈利能力堪忧。近五年累计亏损超过28亿元,将存在持续亏损的风险。
在寒武纪,不考虑成本,R&D的平均工资超过60万。
在2021亏损增加3.9亿元的情况下,寒武纪指出要确保智能芯片产品和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高质量迭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不断加大R&D投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保持公司R&D团队的稳定。在本报告所述期间,R&D费用大幅增加。2021,R&D投资达到1135万元,同比增长47.8%,R&D投资占营收157.5%。
收入无法覆盖R&D的投资。可见R&D在寒武纪是不计成本进行的,R&D人员的工资更是惊人。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度应付职工薪酬为1.91.8亿元,同比增长41.75%。需要指出的是,寒武纪员工人数为1.497人,平均薪酬为1.28万元,但R&D人员平均薪酬超过60万元。
截止2月2021,65438+31,寒武系R&D队规模为1213,占总人数的81%。R&D人员工资总额为7.38亿元,平均工资为60.88万元。2020年,R&D人员平均工资为4万元。由于芯片设计人才稀缺,为吸引行业高端人才,稳定R&D人才队伍,R&D人员平均薪酬较去年同期增长34.48%。
当然,高额的R&D投资是为了保持先进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这是其收入增长的核心动力。2021,营收同比增长50%。
在强劲的营收增长背后,单一客户营收占比超六成。
看似电视收视增长强劲,但遗憾的是,背后依赖的是单一客户。2021年,寒武纪来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的收入为4.56亿元,同比增长39.9%,占总收入的60%以上。该收入主要来自昆山智能计算中心项目。
2021、1年2月,寒武纪与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智能计算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备采购合同,含税金额5.089亿元。主要提供包括智能加速器、计算服务器、人工智能计算平台软件等软硬件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昆山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为寒武纪贡献了4.5亿元,占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的63.19%。换句话说,一个客户支撑着寒武纪智能计算集群业务板块,这也是支撑整个公司营收的核心。而其他业务板块的营收规模并不亮眼,尤其是云产品线、IP授权和软件,其他业务营收都面临下滑趋势。
要知道寒武纪芯片赛道是英特尔、英伟达、ARM等众多芯片厂商的大本营。与这些芯片巨头相比,寒武纪的整体规模、资金实力、R&D储量都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英伟达是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领导者,全球科技巨头都依托英伟达发展AI技术。包括微软、谷歌和Meta在内的全球科技巨头都依赖其GPU来训练AI,推动市场对英伟达AI的需求激增。在超大规模和云扩张的推动下,英伟达数据中心部门的收入继续创纪录,有望取代游戏成为最大的业务部门。
英伟达在云计算、企业和边缘数据中心、超级计算等市场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对于寒武纪来说,人工智能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种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和终端设备。
目前已经推出了云推理模块270、边缘推理模块220、云训练模块290、推送训练集成模块370等芯片。其云智能芯片和加速卡已经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国内头部互联网厂商的多个业务部门进行了深度合作。
云产品中,寒武纪推出了思源370。凭借7nm制程工艺和最新的智能芯片架构MLUarch03,思源370智能芯片的最大计算能力高达256TOPS(INT8),是寒武纪第二代云推理产品思源270的两倍。三款加速卡(MLU370-S4/X4/X8)已经上市,在视觉、语音、图形识别等场景的适配表现已经超出客户预期,部分场景已经进入小批量销售阶段。
在金融领域,MLU370-X4在招行多个业务场景的实测性能超过竞品,可以大幅提升客户的效率。只是寒武纪云产品线低迷,2021营收8023万,同比下滑6.98%。
增长最快的部门是边际产品线。2021年,思源220智能芯片和edge智能加速卡实现出货量快速增长,营收65438+75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41%,是寒武纪第一款年出货量近百万片的产品。
寒武纪主营业务翻倍2021。16年4月6日,a股上市公司寒武纪于20265438年4月6日发布2021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寒武纪实现营收721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4.589亿元增长571。全年净亏损8.249亿元,较2020年同期净亏损4.345亿元增长89.86%。
从主营业务看,寒武纪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贡献21.5万元,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实现4.56亿元。
但从2017年到2021年,寒武纪已经连续5年亏损,累计亏损28.6亿元。
寒武纪还在财报中分析了至今未实现盈利的三个原因:
一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寒武纪持续加大R&D投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保持公司R&D团队的稳定。报告期内,研发支出大幅增加。2021.1.357亿元,同比增长47.83%;
二是寒武纪2020年末和2021年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导致本报告期按所有权期间分摊的股份支付费用大幅增加。较上年同期增长1669.97%。
第三,寒武纪积极开展营销和生态建设,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积累品牌效应,进行销售。
销售费用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增幅为58.98%。
2021年,寒武纪在三个业务上继续前进:
硬件方面,他们发布了基于第四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的思源370智能芯片和加速卡。软件方面,公司投入大量资源优化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统一软件平台日臻完善;同时,新一代产品和智能驱动芯片的研发也在有序进行。
2021,寒武纪还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星格科技,进行智能驾驶芯片的研发和产品化。该公司在独立融资的同时,还获得了来自蔚来、SAIC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截至2021,65438+2,31,兴格科技现有员工80余人,其中约90%为R&D人员。
2021 * * 200多名资深专家和年轻员工加入寒武纪。截止2021年末,寒武纪* *拥有R&D人员1213人,较2020年同期的978人增长24.03%。
同时,寒武纪还表示,由于芯片设计人才稀缺,为吸引行业高端人才,稳定R&D人才队伍,2021年R&D人员平均薪酬也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从2020年的45.27万元上涨至2021年的60.88万元。
也就是说寒武纪2021年R&D人员平均月薪超过5万元,达到5.07万元。
其中,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年薪为65,438+0,036,5438+0,900元,王在年薪为65,438+0,544,000元,副总经理刘年薪为65,438+0,338,600元,CFO叶年薪为65,438+0,263,600元。这些高管中年薪最高的是该公司前CTO梁军。他2021的年薪高达395.85万元。
然而,不幸的是,梁军于2022年离职。
梁军于2022年3月6日晚宣布离职。他于2022年6月1日提交了辞职申请,并试图在寒武纪挽留他,但最终未能成功。
寒武纪于2020年7月20日登陆a股。上市首日涨幅近290%,市值一度突破6543.8+0000亿元,当日收盘价为265.438+02.4元。但目前其股价仅为56.26元,已跌破发行价,目前市值仅为225.5亿元。
作为科技创新板第一个AI芯片,寒武纪未来的亏损能否减少并最终盈利,是他们面临的终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