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万隆高铁是“胜利”酒还是苦酒?
先看达成协议的条件:中印成立合资公司,不动用印尼政府预算,印尼不提供主权担保。合资公司印尼占股60%,中方占股40%,双方都是雅加达-万隆高铁的共有人。然后承诺向印尼转让高铁技术,进行本地化生产,帮助印尼培养高铁管理和运营人才。
1。中国最终同意放弃印尼政府的“国家主权保证”,意味着风险大大增加。也就是说,一旦项目亏损,合资公司的结局就是破产。作为企业经营,投入这么大,收益不高,但风险门是敞开的。无法想象一个普通理性的企业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唯一的可能就是做这个决定的企业的钱不是自己的,后果不用自己承担。
2。中国在为获得40%的股份而窃喜的同时,也应该明白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高铁运营中也要承担亏损的风险。去外国做小股东,印尼也是法制健全的国家,政府更迭频繁。任何知道一些海外商业风险常识的人都不会做出如此轻率的决定。印尼把业务从修建铁路延伸到运营铁路,要求盈利。俗话说的好,就是“求媒人生儿子”。大家都知道,媒人虽然擅长撮合男女婚姻,但承担不了“能不能生孩子”的责任。是中国不懂这些简单的道理还是不愿被迷惑?
3。雅万铁路成为榜样后,一旦其他国家与中国合作高铁项目,可能会要求这种极为优惠的“印尼模式”甚至更优惠的模式,中国高铁出口可能会成为“笨人多钱快到”的又一个例子。
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希望,根本上取决于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无论如何,国企的本质是“丢掉了国家的账单(与纳税人分享),盈利了,他们会神奇地放进有权有势的人的口袋,而不是给人民分红。”从目前国企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有理由怀疑他们越来越绑架国家为自己的“私利”服务,用“打败日本”的烟雾弹来强调自己“损失”的重要性。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大动作很可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新时代的“大跃进”,损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我不知道李嘉诚先生是不是因为看到了这些荒谬的策略而引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决策都有可能失败。如果失败的后果不是自己承担而是别人承担,那么“慎独克己”就是一条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