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论劳动创造价值。

福尔克的思考朱强:劳动创造价值吗?大错特错!

2014-05-13福尔克科技

劳动创造价值?大错特错!

(由鞠强教授口述,学术秘书整理)

“劳动创造财富”是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思想,换成“老马”的学术语言(写全名可能被螃蟹弄丢了):劳动创造价值。

以上观点完全错误。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个结论极其荒谬。这一结论恶化了劳资关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形成了社会整体利益是零和博弈的观念,为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扭曲了企业家形象。这是建国前30年经济停滞的理论祸根之一。

正确的表述是:

劳动可能创造财富,劳动也可能损害财富。

马劳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时候,经济还很落后,所以没有考虑劳动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如果劳动没有和社会需求高度结合,本质就是破坏财富。

老马认为财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这是错误的!

例如,有两家食品公司,分别叫A公司和B公司,每家都有1000名工人。

A公司员工辛苦工作一年,由于产品方向与社会需求高度结合,产品畅销,A公司盈利500万!因为A公司的存在,社会需求的满足度更高,社会更幸福,所以A公司创造了财富。

B公司也努力了一年。因为老板误判了需求,大家都不喜欢他做的菜。结果存货如山,发霉腐烂,公司亏损2000万。事实上,这家公司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面粉、牛奶、糖、食用油、电力和设备。对整个社会来说,他在破坏财富。

B公司的1000员工,虽然很努力,很上进,但实际上是在危害社会(虽然这个结论在情感上很难接受)。

我们用女装厂、餐饮公司、化妆品、日用品、饮料、电器、家具行业代替了上述两家公司...分析结果是一样的。符合需求方向的劳动是创造财富,背离社会需求方向的劳动是损害财富。(请关注聚强微信公众平台:juqiang01)

所以“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是错误的,应该改成:

满足社会需求的劳动创造财富,背离社会需求的劳动损害财富。

任何负责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判断社会需求是非常困难的,社会需求的特点是多变性、不可预测性和快速变化。

为了跟踪社会需求,老板们经常通宵达旦,冒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对需求方向的错误判断,破产的人比比皆是,就连跨国公司的新产品开发成功率也只有14%。

因为紧密贴合社会需求的劳动创造财富,而需求判断是老板的业务,尤其是战略需求判断,所以应该说是老板和员工共同创造财富。

马劳的观点很原始,主要是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只要种了地,就一定会创造财富。当时物资和食物都很短缺。现在,情况不同了。西部乱种田导致的破产很多。

按照马劳的观点:企业有利润,自然是劳动者创造的,企业亏损了,与劳动者无关,算是资本家!

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性很成问题。马劳自己说过,学习具有阶级性。通俗点说,一个学者不过是在编一个谎言,剩余价值理论真的是一个谎言!

再比如:如果有A和B两家公司,都生产空调,款式和功能都贴近社会需求。

由于管理方法得当,A公司每台空调的成本很低,为500元,年末利润为654.38+00万。

由于管理方法不当,B公司每台空调的成本都很高。700块钱里,多花了钢材、材料、电、设备,年底利润2000万。

很明显,A公司是在创造财富,B公司是在破坏财富。A公司的管理劳动质量高于B公司的管理劳动质量..(请关注聚强微信公众平台:juqiang01)

因此,“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应改为:

社会财富只能由满足社会需求且管理方法得当的劳动来创造,而社会财富会因偏离社会需求且管理方法不当的劳动而受损。

如果从学术角度仔细研究,“劳动创造财富”就大错特错了,加很多定语限制才是对的。这里就不举例了!

劳动创造财富的学术术语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上的平均一般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为政府控制商品价格提供了依据。

如果有几千人被困在沙漠里,口渴难忍,奄奄一息,商家闻风而动,弄来几辆卡车行驶几百公里送水,商家准备把平时卖1元的水变成20元。实际上,运输成本每瓶只增加了1美分。

按照马劳的观点,一瓶水对于口渴难耐、生命垂危的人的价值和对于我们普通人的价值是一样的,因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上的平均一般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政府马上派警察宣布对进入沙漠的水进行价格管制,或者声称为了穷人的利益,或者为了公平 每瓶水都要按照凝结在里面的平均一般劳动时间来定价,导致没有人或者很少人进入沙漠送水。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已经判断出政府控制物价后死的人比以前多了。

当然,上面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建模简化的,但是政府价格管制导致大量死亡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新王朝的王莽,古罗马,斯大林时代的大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