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联合巡航”靠谱吗?
印度海军导弹驱逐舰INSRANA(舷号D52)和INSRANJIT(舷号D53)。杨妃军事资料图
点评:作为印度洋地区最大的军事强国,印度一直将海军视为维持在该地区主导地位和威慑潜在对手的有效工具。其海军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以远洋舰队为依托,逐步实现从“区域威慑与控制”向“远洋攻击”的战略转变,不断增加在印度洋地区重要交通通道和咽喉要道长期部署的军舰和侦察机数量。随着印度地区野心的不断扩大和“东向战略”的深入,印度将逐步突破地区界限,将影响力扩大到更广泛的地区。
但由于种种因素,印度对介入亚太地区争端的手段和程度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克制,对美国提出的各种建议也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因此美印所谓的“联合巡航”短期内不会实现。
印度雄心勃勃的海军扩张计划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印度一直在进行雄心勃勃的海军现代化。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防基础能力的限制,其进展并不顺利。大部分武器装备主要从国外购买,国产数量很少。公开资料显示,印度海军目前拥有138艘军舰和235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其中包括由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改装的1“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于20165438+10月入役;1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正在建造中,预计2025年服役;3艘国产“德里”级驱逐舰(15型)和3艘“加尔各答”级驱逐舰(15A型);4艘改进型“加尔各答”级驱逐舰(15B型)正在建造中,计划分别于2018年、2020年、2022年和2024年服役,以逐步淘汰5艘苏制“拉吉普特”级(61ME型);6艘俄罗斯“塔尔瓦德”级护卫舰(11356型)和3艘基于“塔尔瓦德”级护卫舰的“施瓦里克”级护卫舰(17型),它们是在俄罗斯北方设计局和加拿大CAE公司的技术援助下研制的。总的来说,印度海军是印度洋地区作战能力非常强的军事力量。
但随着近年来印度野心的不断膨胀,对海军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其打造成为“印度洋的安全保护伞和第一反应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实力捉襟见肘,远远达不到要求。为此,印度在2012年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海军“大跃进”计划,计划到2022年将其舰艇数量增加到160艘以上,包括3艘航母、60艘大型水面战舰和潜艇、约400架各型飞机,并将国产核潜艇和航母作为两个优先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发展大型的、具有战略威慑作用的舰艇,建立一支具有强大远洋作战能力的舰队,以保卫国家的重大地缘战略利益,确保对印度洋沿岸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
可以预计,在“沿海防御-区域控制-海洋进攻”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印度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将不断扩大,辐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未来,印度海军不仅将成为印度洋上最强大的力量,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
实现关键位置的全面部署和监控
随着地区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周边国家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印度开始扩大军事活动。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海军计划在印度洋地区实施新的“以任务为导向”的战备值班制度。具体内容是:印度海军军舰将长期部署在从波斯湾延伸至马六甲海峡的印度洋地区,包括波斯湾、亚丁湾、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等关键航线和咽喉要道,以完成多项任务,包括应对常规军事威胁、恐怖威胁、反海盗、人道主义救援、地缘政治挑战等。
根据这种基于任务部署的思想,海军参谋长苏尼尔·兰巴海军上将主持召开了为期4天的海军指挥官会议,审查和调整新的部署计划。会议决定,印度海军将随时用12-15驱逐舰、护卫舰和大型巡逻舰在印度洋巡逻。例如,当一艘“希·瓦里克”号隐身护卫舰在孟加拉湾毗邻的孟加拉国和缅甸海域巡逻时,应该有一艘“塔尔瓦尔”级护卫舰部署在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和塞舌尔附近海域;“特里苏尔”号护卫舰在亚丁湾进行反海盗巡逻时,应在安达曼海附近部署“科拉”级护卫舰,使部署在重要海上交通要道和关键地点的印度舰艇和飞机能够24小时巡航,相互配合,提高兵力部署的有效性。
除了全天候巡逻,印度海军还要求加强对印度洋的实时有效监控。165438+10月4日,兰巴上将在第一届果阿海事会议上说:“我们在海军内部已经达成共识,我们的权益区域应该一直处于监视之下,这样我们可以提高对环境的认识,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为此,印度开始使用卢克米尼卫星(GSAT-7)和进口的美国P-8I反潜巡逻机对印度洋进行监视。P-8I反潜巡逻机是P-8A反潜巡逻机的印度版,由美国根据印度海军的需求定制改装。在P-8I巡逻机引进之前,印度军队在印度洋巡逻和监视的主要机型是俄罗斯制图-142和伊尔-38。这两个型号都比较老,机载设备和有效射程都不足。5438年6月+2009年10月,印度海军与波音公司签订合同,购买8架P-8I反潜巡逻机。目前,这8架P-8I反潜巡逻机已经全部进入印度海军服役。根据印度海军的设想,P-8I反潜巡逻机将与中程海上侦察机以及从美国和以色列购买的无人机“海上卫士”、“搜索者”、“苍鹭”在印度洋构建三级海上监视网络,确保对印度洋的有效控制。
和美国一起巡航不太现实。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重心的东移,印度逐步加紧实施“东向战略”,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积极介入亚太地区的争端,意图实现印度的大国野心。近年来,美国也不断加强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除了频繁派军舰进入相关海域进行高频度军事侦察,还多次诱导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盟国或伙伴国搞针对性很强的联合军演和联合巡航,得到一些国家的积极响应。
美印联合巡航的想法最早出现在媒体上是在2015和12。印度国防部长马诺哈尔·帕里卡尔(Manohar Paricard)在夏威夷拜访美军高级官员时,双方讨论了联合巡航。2065438+2006年3月,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提出组建一个由美、日、澳、印四国海军组成的非正式战略联盟,进行所谓的联合行动,以维护亚太地区的航行自由,并称印度是美国这个“大织锦”中的重要织物之一。
面对美国关于联合巡航的积极邀请,印方与其近期对美积极的做法相反,并不积极,多次予以澄清和拒绝。例如,在哈里斯描述了美印联合巡航的可能性几天后,印度国防部长马诺哈尔·帕里卡尔(Manohar Paricard)公开予以驳斥,称印度不会参与联合巡逻。这一次,兰巴上将也明确表示,在海上只会与周边国家进行合作巡逻和联合巡逻,不会与美印采取联合行动。“目前,我们不会考虑与美国海军进行联合巡逻。”
印度的拒绝有很多考虑。首先,印度是地区大国,有强烈的世界大国情怀和抱负,奉行不结盟政策,所以不愿意屈从于美国的意志,成为美国的追随者。
其次,印度的“东进”政策是其大国战略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不断扩大其“利益范围”,而美国则希望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来维持其地区主导地位和渗透印度洋。两国目标存在明显冲突,这也是冷战结束后美印军事关系从未破裂的原因。
最后,太平洋地区不是印度的核心利益区。对印度来说,太平洋地区是其力量的扩张区,但不是主要的战略核心区。在这个地区,印度一直是机会主义的,希望利益最大化,风险降低。美国希望与印度实施所谓的联合巡航,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这必然会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与相关国家发生冲突,对印度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印度不愿意成为地区秩序的破坏者,更不愿意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因此,美国与印度联合巡航的想法最终只能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