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粮头粮尾农户产业链水平,加快黑龙江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建设。

提升吃粮农民首尾产业链水平,加快建设黑龙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成果显示,黑龙江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食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今年,黑龙江全面提升“粮头吃尾”和“农头工尾”产业链水平,强化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在青冈县,黑龙江龙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传来喜讯,两万吨赤藓糖醇项目正式投产。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广泛应用于无糖饮料领域,但现阶段全国年产量仅为654.38+0万吨。

黑龙江龙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洪军:使用的原料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成本降低了很大一部分。从淀粉乳到淀粉,每吨节省150元。

赤藓糖醇的出现丰富了绥化的玉米产品树。今年,绥化依托自己绘制的黑龙江第一张玉米产业链地图,将尚未加工的链条整理成招商地图,精准锁定目标企业,按图走,以“谱”招商。

绥化市发改委副主任王连辉:我们以项目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截至7月底,绥化市已开工6个玉米生物发酵产业项目,投资6543.8+0.8亿元。

目前,绥化市已建成以新和成、肇东中粮生化、星湖科技为骨干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精深加工能力突破千万吨,位居全国前列。绥化的成就,是黑龙江以“粮头吃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打造千亿级玉米加工业的一个缩影。截至2021年末,黑龙江省玉米设计加工能力达到31万吨,是2016年末的近两倍。产能集中在绥化、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区,小玉米在黑龙江实现了大转型。除了玉米,黑龙江还在大米深加工上做了大文章。在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公司,米糠可以用来榨油,米糠渣可以做饲料,稻壳可以做发电的原料,甚至剩下的稻壳灰也派上了大用场。

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行政文员李海洋:通过这个化学试剂和工艺的过程,生产出经济的白炭黑产品和活性炭产品,实现了这个大米的食用和压榨过程。

目前,佳木斯市有20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年加工大米达3565438+万吨。

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继明: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大力发展粮食、乳制品、肉制品等全产业链深加工项目,突出发展玉米、水稻、大豆、杂粮、乳制品、肉鸡等六大产业链。

目前,黑龙江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食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预计到2025年,全省农业及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