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华健康在多年亏损后面临退市风险。
宜华健康在连年亏损后面临退市风险。按照此前披露的2021的业绩预告,宜华健康这次将继续亏损。这也促使其连续三年不盈利,亏损加大。宜华健康在连年亏损后面临退市风险。
宜华健康在连年亏损后面临退市风险。4月7日,宜华健康再次发布公告称,可能被警告退市风险。在经历了疯狂的并购之后,宜华健康确立了医疗机构运营服务和养老社区运营服务两大业务核心。然而,这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巨额商誉成了隐患。宜华健康也曾数次转让医院股份以保业绩,但最终公司还是走到了退市的边缘。
延迟发布年报股票面临退市风险。
自2022年6月底5438+0公布业绩预告后,宜华健康2021年报一直未发布。在最新公告中,宜华健康将2021年度报告原定披露日推迟至4月26日。回过头来看,宜华健康2065.438+09年和2020年分别亏损654.38+0.572亿元和6.25亿元。此外,在2026.5438+0的业绩预告中,宜华健康预亏3.6亿元至5.4亿元,因此其退市风险公告不足为奇。
宜华健康,原名迈科特,主要从事光电产品的研发和销售,2007年借壳上市,更名宜华地产。公司在2014开始向大健康领域转型,之后开始了多次大的收购。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4到2018,宜华健康收购金额超过30亿元,其中以7.2亿元收购医药物流服务商众安康;以654.38+0.625亿元收购医疗投资管理公司乐康;以3亿元收购血糖血压监测仪器制造商奥乐;7亿元,把养老服务商沁和园集团纳入其中,然后通过这些公司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购。
为了实现医疗健康产业全面彻底的战略转型,宜华健康还将2015至2016期间的所有房地产业务划出,通过收购沁和园集团有限公司进入养老产业,同时通过间接持股参与和拓展互联网医疗业务。2014年至2018年直接或间接控股(含托管)23家医院,逐步建立医疗机构运营与服务、社区养老运营与服务两大业务核心。
业绩层面,随着大收购带来的规模扩张,公司业绩在201296年达到顶峰,营收1296万元,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增长1342.25%,其中医疗板块占当年营收的98%以上。2017和2018,宜华健康也保持了近2亿元的净利润。与此同时,疯狂收购埋下的隐患也开始显现。
几次转让旗下医院的股权都很难。
自2019年开始,由于多家M&A企业亏损导致商誉和长期资产出现巨额减值,宜华健康开始亏损,当年亏损金额达到654.38+0.572亿元。报告期内,宜华健康七大参股公司中有六家出现亏损,仅达孜赛乐康当年实现盈利60,765,438+0万元,主营医药物流服务和医学工程业务的众安康亏损65,438+0.265,438+0万元。
根据宜华健康2020年4月发布的《关于2019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公司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1595亿元,其中1456亿元为公司及子公司合并相应资产组股权导致的商誉损失,包括收购中安康。
到2020年,宜华健康的亏损还将继续,当年亏损6.25亿元。伴随着高商誉的,还有宜华健康的负债。截至2021前三季度,宜华健康负债总额达46.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9.06%。
在业绩持续亏损的同时,宜华健康却屡屡出售旗下医院。5438年6月至2020年10月,宜华健康发布多份公告,涉及和田新生医院有限公司、余干县楚东医院有限公司股权终止及转让事宜。
宜华健康表示,此举旨在回笼资金,支持核心企业发展。2021,165438 10月23日,宜华健康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达孜赛乐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以1.7万元的交易价格转让合肥仁济肿瘤医院99%的出资额。
宜华健康还深陷几起诉讼,其中很多都是由收购引起的。宜华健康将沁河源的两位前股东诉至法院,要求其以现金形式支付业绩补偿,金额约为654.38+7500万元。原因是在耗资7亿元并购宜华健康下,沁河园2065438+2009年度亏损96111700元,业绩完成率为-120.8%。2020年亏损654.38+0.95亿元,完成率-586.38+0%。
宜华健康在连年亏损后面临退市风险。2早在2022年3月23日,宜华健康就披露了退市风险警示。
公告显示,宜华健康于2022年6月29日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亏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负。
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6亿元至5.4亿元,同比增加13.57%-42.38%。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第9.3.1条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其股票交易将被警示退市风险。
资料显示,宜华健康于2000年8月上市,主营业务为医疗机构投资运营、养老社区投资运营、综合医疗后勤服务、医疗专业工程。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宜华健康实现的营收分别约为17.92万元和15.62万元;归股净利润分别约为-654.38+0.572亿元和-6.25亿元。
根据此前披露的2021业绩预告,宜华健康此次将继续亏损。这也促使其连续三年不盈利,亏损增加。
提及业绩变动的原因,宜华健康表示:
经初步测算,预计业绩补偿对本年度的影响约为6543.8+0亿元-6543.8+0.4亿元,为非经常性损益。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宜化健康流动资金较为紧张,部分有息负债2020年逾期,导致公司本期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
本期子公司与东方资产公司债务重组影响公司投资收益4,278.34万元,为非经常性损益。
值得一提的是,宜化的“灾难”并不是一句台词。此前多次收到监管函,涉及多起诉讼。
31的2月26日和3月30日,宜华健康分别收到深交所的监管函。其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预披露时间少于15个交易日,违反了深交所的规定;
19年2月,宜华健康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宜华集团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通知书。宜化集团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此外,宜华健康2021年度报告延期,披露日期由2022年4月7日推迟至2022年4月26日。
宜华健康在连年亏损后面临退市风险。3“一化系”已经到了悬崖边。
4月6日晚间,宜华健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华健康)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如果触及红线,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或者追溯重述后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末净资产为负”,将被深交所警示。
与此同时,宜华健康发布公告称,推迟原定于4月7日披露的2021年度财务报告。但根据今年年初披露的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6亿元至5.4亿元,同比增加13.57%-42.38%。
宜华健康是宜华集团控股的医疗养老服务公司。2015之后,宜华健康从一家地产公司转型为大医疗健康企业,确立了医疗机构运营服务和老年社区运营服务两大业务核心。
然而,业务转型并没有带来宜华健康的业绩腾飞。截至2021,宜华健康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亏损总额超过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宜华健康是宜华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其宣称资产达到850亿元。在其背后,曾经的“潮汕资本教父”刘绍喜一手缔造的宜化系,已经风雨飘摇。
三年巨亏,资产负债率98%
截至2021,宜华健康已经连续三年巨亏。2019年至2020年,宜华健康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792万元和1562万元;对应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654.38+0.572亿元和-6.25亿元。
2020年末,宜华健康净资产同比下降82.88%,至约6543.8亿元。其2020年财报中明确表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宜华健康的主营业务是医疗机构和养老社区的运营和服务,均为资产化运营,医疗产业服务和养老产业服务是其两大业务支柱。从房地产企业转型后,没有医疗产业基础的宜华健康依然采用刘绍喜作为资本大亨的一贯行为——高溢价并购,开启“买买买”模式。
从2014到2018,宜华健康* * *进行了数十次并购,先后收购了众安康、达孜色乐康、沁和园等项目,通过并购和参股控制的医院数量超过20家。其中不乏高溢价并购。据媒体报道,宜华健康在收购达孜赛乐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爱奥乐医疗设备(深圳)有限公司、杭州养和医院有限公司、杭州慈阳年医院有限公司时,增值率分别高达30倍、25倍、19倍、11倍。
借助资本运作,宜华健康的业绩得到了提升。2014年至201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由158万元增长至21160万元,净利润也由2982万元增长至184.3万元。但是,公司利润极不稳定。2017年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76.58%。2018年度归母净利润为65438+7700万元,仅为2016年度的四分之一。
但每收购一家公司,都意味着宜华健康需要投入大量的营运资金,并承担其经营失败的风险。高溢价收购导致的商誉减值也成为吞噬公司利润的“黑洞”。
其实,宜华健康也明白自己的风险。2019年3月底,宜华健康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称,自2014向医疗行业转型以来,公司采用‘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进行产业扩张。此外,医疗、养老等板块的运营规模较大,需要的日常运营资金较多,因此账户没有过多的剩余资金。
连锁反应就是宜华健康负债率高,资金越来越紧张。2015至2021上半年,宜华健康资产负债率由48.47%上升至98.05438+0%。2019年,宜华健康货币基金仅为65438+6900万元,较年初下降51.04%。2020年,其货币资金将降至1.51亿元;2021三季度,其货币资金仅为0.88亿元。
宜华健康财报显示,2019是其业绩的重要转折点。当年其巨亏6543.8+0.572亿元。主要是由于被投资企业商誉和长期资产减值,流动资产减值达到654.38+0.48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654.38+000.47%。
宜华健康投资标的业绩也“变脸”。2014,宜华地产以7.2亿元收购广东众安康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但2018年,中安康完成业绩承诺后的第一年,营收同比下降15.2%,至12.63亿元;净利润732.29万元,同比下降95.25%。
2016,宜华健康斥资7亿收购养老服务公司KingSource。当时KingSource承诺公司2018年度、2065438+年度亏损不超过3000万元、2000万元、10万元。但2019年,沁河园仍深陷亏损,亏损金额为9611.1.7万元;2020年亏损达到654.38+0.95亿元,业绩完成率为-586.55438+0%。
宜华健康开始以出售资产为生。2020年6月5438+10月,宜华健康转让新疆和田新生医院总权益的25.6%、余干县楚东医院总权益的16%,清偿债务1.1.5亿元。
宜化集团也动了为宜化健康寻找新“金主”的念头。2021,宜华健康表示,拟向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定增不超过6.64亿元,后者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宜华健康集团持股比例变更为25.42%,为第二大股东。然而,这笔交易最终告吹。
“回顾宜化转型医疗健康的过程,是对行业评价不足,还是过于自信。”互联网趋势观察家、知名财经作家袁国宝说:“要知道,医疗行业虽然回报率高,但相对投入也很大。尤其是当你不熟悉医疗卫生行业的时候,(刘绍喜)已经把他的一生都搭上了。这不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做的事情,‘赌一次’的意义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