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光伏产业有什么社会效益?
光伏产业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解决无电人群和贫困地区的用电问题。
独立光伏每3460元投资可以解决一个人的用电;而电网投资需要13385元,是独立光伏的3.87倍。
2)实现精准扶贫。
2015-2017三年光伏扶贫的发展,将使约200万贫困人口在未来20年每年获得3000元的稳定收入,相当于每年提供60亿元的扶贫资金。
3)促进中西部地区一体化。
西部地区以低廉的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吸引光伏制造企业投资。目前硅材料产能57%在西部,到2018年底这个数字可能达到76%;其他环节的新增产能基本都在西部。同时,截至2016年底,全国40%的光伏装机安装在西部省份,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沙化土地,有效改善了土地沙化状况。
4)激活民间资本,促进能源产业多元化。
传统能源从开采到发电,基本都被国企控制。光伏产业,尤其是分布式光伏,打破了传统能源的地域因素,降低了准入门槛,让更广泛的中小企业和公众参与到能源产业中来成为可能。
持有量大的企业中,国企和私企各占半壁江山,而持有量小的主要是私企。光伏发电的特性决定了它是推动能源产业多元化的主力军。这种角色转变将对能源系统的演变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土地集约利用,可再生能源普及,能源互联网布局。
光伏发电与其他产业互补发展的新形式,成为许多地区发展转型的举措之一,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原有建筑的发电节能效果,提高了利用率。家用光伏的发展,让可再生能源走进了千家万户,让普通人了解了可再生能源,提高了节能减排意识。
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节约水资源
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光伏发电的用水量只有燃煤发电的50%。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