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信托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上海就出现了信托业。但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停滞不前。1978后,信托行业恢复。自此,信托业在利润和财富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此期间,国家将信托投资业定义为“金融业的轻骑兵,金融百货商店”。由于改革,信托投资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信托业经历了五次大整顿,分别是1982、1985、1988、1994、1999。但纵观历次大整改,除了最近一次,之前的都没有跳出扩张、整改、再扩张的怪圈。
第五次整顿从1999广东SDIC破产开始,到2002年6月结束,历时三年。我国信托公司从1999之前的239家减少到现在的几十家,混乱状态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次整顿,解决了信托业违规经营积累的巨大金融风险,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托的性质,还信托投资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来面目,让信托投资公司获得健康的发展空间。
1998期间,国内几乎没有信托机构办理房地产信托业务。然而,随着中诚信托第五次整改的结束,各大信托机构纷纷调整业务,逐步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2002年7月18日,首个房地产信托计划——5.5亿元“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在上海一周内销售一空。2002年7月29日,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推出“新上海国际大厦项目资金信托计划”,信托产品由各大银行发售。这是中国信托业重新开放后的首只房地产基金信托产品,产品规模为2.3亿元。信托计划期限为三年,每份信托合同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万元。预计受益人将获得4%的年收益率(收益每年支付,到期返还本金)。同年9月,北京SDIC的CBD信托计划成为中国首只投资房地产开发的信托。截至2003年9月,中国50多家信托公司拥有65,438+0/3的房地产相关业务。尤其是在央行发布121号文件,产业基金法未获通过的情况下,房地产信托一时间成为“准产业基金”,受到房地产行业的追捧,也受到大多数信托网络公司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