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田(中国)的合并,广汽本田的本土化战略再次加速。

3月29日,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本田)发布公告称,4月1日,广汽本田将正式完成对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田汽车(中国))的吸收合并。合并后,本田汽车(中国)将更名为广汽本田广州开发区工厂,产能为5万辆/年。

合并后,广汽本田的产能进一步扩大。

就这样,广汽本田继黄埔、增城的三条整车生产线和一家发动机工厂之后,又将广州开发区工厂加入生产体系,进入车辆“四线生产”阶段。同时,2020年其总产能将达到77万辆。

面对疫情的冲击,广本依然在有条不紊的做好战略布局的每一步,从企业发展到产品都在有条不紊的前进。不难看出,广本对中国市场仍然充满信心。

资料显示,本田汽车(中国)成立于2003年9月8日,是中国汽车史上第一家出口100%产品的整车制造商。

广汽本田成立于1998年7月1,是由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按照50:40:10的股份比例共同投资建设运营的企业。合资期限30年,发展很快。截止2019年底,广汽本田基础产能为60万辆/年,但产量超过76万辆,产能利用率达到120%以上。为不断满足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随着广汽本田第三工厂基础产能改造项目投产,其产能已从654.38+0.2万辆/年扩大至24万辆/年,加上广州开发区工厂5万辆/年的产能,2020年广汽本田将拥有77万辆的年总产能。推动“广本制造”进一步提速。

广本表示:本次合并后,不仅将提高广汽本田的资源利用率和运营效率,还将扩大企业产能,双方将实现互利共赢。广汽本田将保留本田汽车(中国)的原车生产和出口以及全球KD零部件供应。

整车业务方面,广汽本田广州开发区工厂产能为5万辆/年。除了继续生产城市车型并出口到墨西哥市场,还将于2020年4月开始生产国产车型,首款车型为雅阁。

全球出口KD零部件供应业务将向本田在泰国和其他13国家和地区的车辆工厂供应量产零部件。

本土化战略加速,广汽本田继续加码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合并本田中国是本田整合资源、实施本土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广汽本田意义重大。

2019年,广汽本田在华销量突破77万辆,实现了广本历年来在华最好成绩。2015以来在中国市场持续增长后,广汽本田似乎越来越勇往直前。通过技术投入、产品引进、产能释放,推进中国本土化战略。

本田和中国的合并看似无意,其实由来已久。早在2018,本田汽车(中国)就成为广汽本田的全资子公司。此后,两者之间业务资源的不断整合为今天奠定了基础。2020年,广汽本田正式完成对本田汽车(中国)的吸收合并。

本田与中国的合并只是广汽本田扩大布局、加速中国本土化战略的一环。同时还计划重振概念品牌。众所周知,概念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亮点,是绝不会轻易放弃的,即使注定。据悉,广汽本田的概念品牌将专注于打造一个电动品牌,以帮助其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转型。

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日系三强之一,本田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品牌调性。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技术本田”路线,然后突破丰田技术封锁,研发出自己的混动技术。本田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勇猛,但丰田和日产很难拉开差距。本田自然有更大的野心,尤其是广汽本田,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成绩斐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广汽本田希望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大的进步。虽然出乎意料,但合并本田中国也在情理之中,是加速中国本土化战略的必然之举。产能扩大后,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产品导入。接下来就看广汽本田能否实现年销量百万的梦想了。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