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依法分配原则
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这些利润是企业的权益,企业有权自主分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一般顺序和显著比例也有明确规定,目的是保证企业利润的有序分配,维护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使企业增加积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国家关于利润分配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企业在利润分配中必须认真执行上述法律法规。利润分配是企业内部的一件大事。企业章程必须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方法和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利润分配中也必须按规定办事。
2、资本保全原则
资本保全是现代有限责任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企业在分配中不能侵蚀资本。利润的分配是经营中资本增值的分配,而不是资本的回报。根据这一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有未弥补的亏损,应先弥补亏损,再进行其他分配。
3.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
债权人的利益符合风险承担的顺序和合同的规定。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前,必须清偿全部到期债权债务,否则不能进行利润分配。同时,利润分配后,企业还应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以避免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的生存。此外,当企业与债权人签订一些长期债务合同时,其利润分配政策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同意或审核才能实施。
4、多方和长短期利益。
利益机制是制约机制的核心,利益分配是否合理是利益机制最终能否继续发挥作用的关键。利润分配涉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多方面的利益,企业必须尽可能兼顾并保持稳定的利润分配。企业获得稳定增长的利润后,应增加利润分配的数额或比例。
同时,由于发展和优化资本结构的需要,除依法必须留存的利润外,企业仍可考虑长远发展,合理留存利润。企业在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时,应贯彻积累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比例,使利润分配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