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从下沉市场转移到一线城市。花小猪能给滴滴带来什么?

滴滴再次祭出杀手锏,推出子品牌花猪打车(以下简称‘花猪’),通过补贴寻求新的增量。

在正式公布之前,花小猪就被媒体冠以“在线打车版的拼多多”,专注于全网打车最低价,通过重金补贴司机和乘客来攻占下沉市场。经过近半年的内测,今年7月底,滴滴正式推出花猪打车,并称花猪定位年轻用户市场,旨在打造实惠出行。

在此之前,滴滴通过花猪搭建防火墙,将不合规运力引入花猪的传闻甚嚣尘上。滴滴回应称,花猪司机都是滴滴的合规司机。然而,尽管如此,花猪的推出其实并不顺利。7月中旬以来,花猪已被天津、深圳、青岛、合肥、北京等多地政府叫停约谈。

一位接近滴滴的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在被多国政府约谈后,华的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在三四线城市内测后,华宣布高举高打,进军北深等一线城市。“在此之前,滴滴的理想状态是和花猪划清界限。”

“其实现在的花猪更像是一个快车的独立APP。”上述人士表示。

尽管如此,对花猪的补贴仍在继续。在全国各地,大量原滴滴合作伙伴加入了花小猪的推单大军。每推荐一个下载花小猪成功的乘客,可以获得接近30元的推送费。其中,司机可以获得2元,租赁公司获得28元——通过补贴占领市场仍然是滴滴最好的方式。

凭借大额补贴、独立子品牌、自带独立app和小程序,花猪被认为是滴滴目前重点打造的王牌产品。在网约车增长放缓、触及天花板的时候,毫无疑问,花猪背负着实现滴滴CEO程维提出的“0188”目标的野心,但花猪对于滴滴的战略意义只是寻找增量。

其实不然。成立8年,整体融资额超过200亿美元的滴滴,已经到了上市的关键路口。多位接近滴滴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以来,滴滴拆分了多个独立子品牌,目的是建立防火墙,同时保留子品牌独立融资的可能性,以提振滴滴的估值。

“用过花猪吗?很便宜,可以试试。”

最近司机和乘客在打滴滴的时候都会推荐花小猪。但对于司机来说,更重要的是推荐花小猪,才能获得每成功下载一个APP 2元的地推费。不过,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多位司机表示,目前他们只在出行高峰期没有单子的时候接单。“一口的价格,太低了,不划算,虽然现在每成功接一只单花猪可以奖励3块钱。”

滴滴重金补贴花猪,司机和乘客真的可以享受一笔不小的红利。

前两天,界面新闻记者在武汉注册使用了花猪。花猪作为新用户,直接给了11元的红包。高峰期,同样的五公里路程,快车需要20元左右,而花猪只需要16元,再用11元的新人红包。这最后一份订单只花了5元。

通过对司机、乘客、两端的高额补贴,花小猪确实发展很快。

“8月初,花猪登陆南京,组织线下租赁公司推。如果成功说服司机在车上贴花猪的二维码,可以获得25元的材料费。通过这个二维码,你每增加一次下载量,司机就可以获得2元的推送费,司机所属的公司就可以获得这3元。”南京一家滴滴线下租赁公司老板说,8月中旬,南京政府开始查处花猪,业务被叫停。而在此之前十天,他已经成功贴了500张左右的花猪二维码。“目前在南京,贴有花小猪二维码的车大概有2000辆”。

此外,据上述人士了解,在南京郊区,大量原滴滴快车司机整天都在做短行程的开花猪。“目前每个司机可以多拿5块钱(3元订单奖,2元推送费),所以跑短距离比较划算。”

他们只是其中之一。滴滴依托原先合作的线下租赁公司,建立了强大的地推团队。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虽然全国各地补贴不一,但波动不大。昆明、厦门、南京、Xi安等多数租赁公司都加入了推盘队伍。

不过,这些租赁公司也有自己的顾虑。目前滴滴和他们的合作方式并不明确,仍然扮演线下地推的角色。一旦仔猪量增加,必然会冲击快递司机的单量,直接影响他们依靠快车获得的利润。但是他们别无选择。滴滴这么专注支持花小猪。一旦快递业务失败,他们可能会错过花小猪。

“怕错过,赚点钱吧。”这是他们共同的想法。但可以想见,补贴作为产品冷启动期间的特殊操作手段,不会长久。

早在2017,熊猫资本合伙人李伦就公开表示,滴滴依靠金钱获得的垄断地位易守难攻。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在这个没有双边网络效应的市场中,补贴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滴滴拿下老大位置后,以高德为首的聚合平台和以曹操出行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依然可以进入市场蚕食滴滴的市场份额。

虽然大规模补贴会给滴滴带来资金压力,没有长期价值,但这是在网约车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滴滴寻求增量必须付出的代价。

今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8之后,中国网约车用户和用户使用率增长放缓。其中,相比2019年6月和2018年6月,用户数仅增长0.3%,而2018年6月,相比2017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5%。

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4月,程维公布了未来三年的战略目标:以安全为发展基石,目标三年内实现全球日活服务6543.8亿元;国内游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过8亿(简称“0188”)。

在这一目标下,滴滴从今年开始推出了同城货运、跑腿、小区团购等业务,但只有华小猪获得了巨额补贴,这也意味着华小猪在实现程维“0188”的野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网上车版拼多多”和“下沉市场”是花小猪还在内测的时候就被外界贴上的标签。

不过后来,花猪直接登陆南京、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这可能意味着,花猪此时的目标不是下沉市场。

一位接近滴滴的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花小猪内部孵化时,原本的计划是以下沉市场为主,通过低价吸引新的增量司机,确实有很多私家车主加入进来。“滴滴的理想状态是和花猪彻底划清界限,因为下沉市场的司机变量太大了。”但在被多国政府约谈后,花猪的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高举高打进入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

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达3.62亿。网约车普及率最高的一线城市在40%左右,二线城市只有20%左右,三四线城市更低。但是所谓的下沉市场真的是好的互联网业务吗?

可以参考的是,早在2019年初,成功突围农村的Hellobike就布局了网约车,但与单车不同的是,Hellobike在切入网约车时并没有从下沉市场开始。当时其联合创始人韩梅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约车下沉到市场并不是一个好的业务,用户的出行密度不够,意味着这不是一个高频场景。

“四五线城市的出行场景主要有两类出行需求,市内和城际。在城市出行中,由于城市不大,替代产品很多,5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基本可以用自行车和摩托车替代。”一位网约车从业者说。

同时,在城际出行的场景下,运营策略和网约车有很大的区别。

一位滴滴前员工表示,滴滴的城际业务一直很一般。在城际业务上,除了客运班车,还需要与当地基础雄厚的“车队”直接竞争。同时,城际业务和网约车的运营模式也不一样。

“在下沉市场,由于需求密度不足,有城际出行需求的用户一般会提前三到五个小时预约,然后通过后台匹配司机。”杜说,他们的需求大多不是立即出行,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紧迫感。

迪达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李金龙认为,与在线汽车共享相比,预订旅行并不是一个大众市场。

很明显,花这么多钱做一个高度依赖线下运营能力、相对小众的市场,不是花小猪的目的。

“其实现在的花猪更像是一个快车的独立APP。”其中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表示。

他判断,从运营角度来看,滴滴快车接下来的价格还会提高,给花小猪留下足够的成长空间。此外,未来滴滴快车可能与花猪合并,成为快车独立子品牌。在他看来,花猪是滴滴快车的拆分。

除了花猪,滴滴还推出了多个子品牌,包括礼橙专车、青橙单车、快的新租、青菜拼车、橙心优化等等。

上述接近滴滴的人士认为,拆分原有业务主要是为了降低滴滴母公司的风险,同时保持子品牌独立融资的可能性,实现滴滴估值最大化。

成立8年,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的滴滴,已经到了上市的紧要关头。搭车事件后,滴滴的估值已经开始缩水。在2017和12完成新一轮融资后,滴滴估值达到560亿美元。2019年5月,优步上市。作为占股15.4%的股东,招股书披露滴滴当时的估值为516亿美元。同年7月,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654.38+037.5万股滴滴出行股份挂牌转让,转让价格仅计算为475.44亿美元。

这意味着,在走出顺风车事件的阴影后,有必要提高滴滴的估值。

一位投资人认同上述观点,但他也表示,就像很多极端版本一样,在首页增长困难甚至下滑的情况下,为了改变,推出子品牌也可能改善原有大产品结构的束缚。

今年6月,程维在公司表示,今年网约车服务日订单峰值超过3000万单,数据与去年同期持平。两个月后,滴滴宣布,截至8月25日,滴滴全球日订单首次突破5000万,覆盖网约车、打车、顺风车、单车、代驾等所有业务线。

这是滴滴久违的好消息。围绕程维提出的“0188”战略目标,今年以来,滴滴一直在尝试新业务,拓展边界,以获得增量。为了提振估值,数据和增量是滴滴上市的关键指标。

而花猪也是重要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