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造车梦彻底失败了吗?
在董明珠入股之前,珠海银隆新能源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也才发展了8年。成立之初主要以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但当时公司并没有核心的生产技术,瓶颈一眼就能看出来。直到2010,珠海银隆新能源斥资5750万美元(约4亿人民币)收购美国奥体53.3%的股份,使得珠海银隆新能源逐渐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
据《证券日报》记者求证,珠海银隆新能源引以为傲的钛酸锂电池,在国外属于比较落后的电池类型。它不仅体积大,储能密度低,而且制造成本远高于主流的磷酸亚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早已被美日等国淘汰,而银隆收购的美国上市公司奥体,35年来一直不盈利。
之所以使用钛酸锂电池,是因为珠海银隆纯电动公交车使用的钛酸锂电池可以满足公交公司的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中国90%的公交车平均往返里程在30公里左右,只有10%的线路超过30公里。装载钛酸锂电池的纯电动公交车,一次充电即可满足公交车往返里程。
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从今年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国家开始重点鼓励发展续航里程长、能量密度高的动力电池纯电动汽车。而珠海银隆新能源公交车搭载的是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的钛酸锂电池,储能密度在58wh/kg-91wh/kg之间。虽然在续航和充电速度上有优势,但由于储能密度低,很难达到国家新能源客车补贴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新能源汽车补贴不断下降的背景下,珠海银隆新能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不仅在寻求补贴上没有优势,而且银隆新能源生产的广通汽车由于钛酸锂电池储能寿命不足,销售受阻。
聪明能干的董明珠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并没有被市场打败,而是被国家政策给了一个下马威。而且国家政策是目前所有新能源车企的风向标,车企不跟风只能被淘汰。这个时候,董明珠没有把握住了解政策动向的机会,可能在试图创造类似“格力奇迹”的过程中已经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