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中国钢铁行业首次实施进口保障措施。
自2002年3月以来,随着美国和欧盟相继宣布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大量钢铁产品涌入中国。2002年1季度,中国钢材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5%,比2006年第四季度增长12.9%。其中,3月比去年同期激增30.86%。由于进口产品大量增加,钢材价格下跌。2002年销售价格比2001同期下降7.78%,普通薄板国内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6.77%,使得不少大中型钢企利润降幅高达43.36%。因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宝钢、鞍钢、武钢、首钢、邯钢联合向外经贸部提交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申请。2002年5月21日,外经贸部决定对中国进口的9类48个税号产品采取临时保障措施,期限为180天。也就是说,对9类钢铁产品实施关税配额,以近3年平均出口量为配额基数,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产品仍适用现行进口关税税率,对加征关税和中国的超配额进口征收7-26%的关税。本次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中国台湾省。这是中国进口保障措施第一案,也是中国首次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解决贸易争端,主动出击。
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的最终保障措施将于本月20日正式实施。
中国的临时保障措施于2002年6月24日到期,正式保障措施即将正式启动。保障措施仅对热轧普通薄板、冷轧普通薄板、彩涂板、无取向硅钢和不锈钢冷轧薄板五种钢铁产品实施进口关税配额,对超过关税配额总量的钢铁产品将征收特别关税。而且正式保障措施对热轧普通薄板、冷轧普通薄板和不锈钢冷轧薄板采取国别配额方式,对彩涂板和无取向硅钢采取全球配额方式,对进口不足3%的发展中国家不实施关税配额。正式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为2002年10月20日至2005年5月23日。在最终保障措施的两年半期间,特别关税税率逐步降低。但对比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第一阶段的特别关税税率可以看出,彩涂板和无取向硅钢的特别关税税率上升,热轧普通板和冷轧普通板的特别关税税率下降,不锈钢为冷轧。
表1:部分钢铁产品阶段性特别关税税率和临时保障措施比较
多样化
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
02.5.24-11.19 02.11.20-03.5.23 03.5.24-04.5.23 04.5.24-05.5.23
1.热轧普通钢板26% 10.30% 9.50% 8.70%
2.冷轧普通薄板(带)26% 22.40% 20.60% 19.00%
3.彩涂板18% 23.20% 21.30% 19.00%
4.无取向硅钢9% 20.20% 18.60% 17.10%
5.冷轧不锈钢板18% 18.10% 16.70% 15.30%
在国际钢铁贸易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中国政府对部分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和避免过度进口对我国钢铁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另一方面是为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说到底,是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应对入世后外部环境变化,积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的重要举措。
二、加入WTO后的中国钢铁工业
1.国内钢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为了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国内钢铁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据统计,近年来,国内钢企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投入超过2000亿元。由于薄板是中国大陆钢材的主要矛盾,产能严重不足。因此,在“十五”期间,许多企业将增加以热轧钢板、冷轧钢板和镀锌钢板为主的薄板生产设备。从热轧生产线看,目前宝钢、鞍钢、武钢等国内钢企共有12热轧钢板生产线,年总产能2300万吨。“十五”期间,武钢、鞍钢、包钢、珠钢、邯钢等5家钢铁企业将新增1热轧钢板生产线,从冷轧生产线来看,目前7家企业共有7条冷轧钢板生产线,年总产能760万吨。“十五”期间,昆钢将建设年产40万吨可逆轧机1,改造鞍钢、WISCO、攀钢、上海益昌钢厂等4家钢铁公司4条冷轧生产线,年产能260万吨。此外,中国还有65,438+00镀锌钢板生产线,年总产量220万吨。“十五”期间,邯钢将新建130万吨镀锌钢板生产线,改造武钢和攀钢两条镀锌钢板生产线,年产40万吨,2005年镀锌钢板总产能扩大到270万吨。另一批涂层板生产线将建成。届时,28套涂布纸板生产线的产能将达到320万吨。还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高炉、转炉、大型轧机、中厚板轧机、板管轧机、高速线材轧机、小型连轧机和超高功率电炉,将大大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钢材市场喜忧参半。
——内需旺盛,出口增长缓慢。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汽车工业、船舶工业、机电产品的外贸出口发展强劲,带来了国内钢铁生产需求旺盛。据统计,2002年1-9月期间全国钢材消费量约为1.5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2%。预计年消费量将首次超过2亿吨。出口略有增长。2002年6-9月,全国出口钢材39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1%。
——国内生产快速增长,进口压力较重。在强劲的需求驱动下,加上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冲动,钢铁产品新资源一直增长强劲。2002年6-9月,全国钢产量1407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预计全年钢产量将达到或接近190万吨,约占世界钢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进口压力比较大。一方面是内需驱动。另一方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关税的降低和进口配额的增加,以及跨国公司加工企业向中国转移,进口大幅增加。10月至9月,中国进口钢材189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7.4%。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超过2000万吨,远高于上年。
——市场价格环比回升,部分品种大幅上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钢材市场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保持同步。2002年美国启动“201条款”,欧盟、北美、亚洲提高进口关税,设置贸易壁垒,日本、欧盟等钢铁主产区被迫减产。我国实施的钢铁产品临时保障措施客观上改善了供求关系,刺激了国际钢材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涨,也带动了国内钢材价格的大幅反弹。从各大城市钢材挂牌价格来看,各类建材价格较年初普遍上涨200-300元/吨,各类板材价格较年初上涨500-800元/吨。热轧薄板、中厚板等部分品种甚至暴涨了一段时间,钢铁行业整体效益将得到显著提升。
3.加快外资的进入
随着汽车、家电、轻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板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尤其是较薄品种的冷轧板、镀锌板和不锈钢板的进口逐年增加。正是因为这些差距,国外钢企瞄准了中国的钢材市场,加大了投资力度。蒂森克虏伯在中国建立冷轧厂。联合钢铁公司决定在中国建立一个联合钢铁分公司,命名为Unionsteel,新的涂层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涂层产品。在此之前,联合钢铁公司已经在中国建了一座冷轧厂。2002年7月初,日新制铁株式会社、新日铁株式会社和兴业制铁株式会社也宣布决定增加对江苏长富不锈钢中心的投资,这是一家从事不锈钢和表面处理板加工业务的合资企业。在外商投资规模稳步上升的同时,台商投资增长强劲,岛内钢铁企业对中国大陆的投资环境非常乐观。由于中国市场对镀锌板和涂层板的需求急剧增加,台湾省余省钢铁公司决定在中国北部的渤海湾设立工厂。初步规划新厂一期产能达到654.38+0.5万吨,主要生产覆膜板;二期30万吨产能的镀锌板生产厂将扩大投资规模至6543.8+0亿美元,目标是占领华北、天津、北京市场。由台湾省新贝斯特线材工业公司在中国大陆苏州投资的苏州新贝斯特线材公司将于今年年底投产碳钢和不锈钢线材。中钢集团在中国大陆正式设立的第一家分公司——中贸上海分公司于今年10年底揭牌成立。
目前,国外钢铁公司不仅涉足镀锌板、线材、大直径钢管和线材产品,还涉足环保产业、物流业和信息产业,不仅弥补了国内部分钢铁产品和技术的不足,还带来了国外新的营销理论和管理方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
三、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钢铁研究所2002年6月7日提供的报告显示,中国对钢材的需求将继续增加。2003年将消耗世界钢产量的1/4,消费量可能达到215万吨。2006年,5438+0 -2003年,世界新增钢铁消费的三分之二将来自中国。2002年中国钢铁需求预计增长14.8%,2003年将小幅下降至10.3%。
1.钢材市场供需进一步增加,价格稳定。
总的来说,2002年中国钢材消费的增长主要受三个因素的推动: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二,受国际经济增长的推动;第三,世界生产基地向中国大陆转移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由于需求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口门槛的降低,新增资源也将保持较高水平,部分产品的增长将更加强劲,市场的买方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随着市场价格升至相对高位,供应宽松,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大。
——内需稳步增长,增速回落。
种种迹象表明,2003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中国实施了五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迟早会淡出,但目前来看,完全淡出的条件尚不具备,至少明年还需要用国债来支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家财力有限,积极财政政策难以强化。受其影响,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但增长水平将有所回落。受其影响,相应的钢材消费也会减弱。
——国际需求好于去年,出口继续保持一定增长。2003年,全球经济复苏将加快,总体需求形势将好于今年。根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最近做出的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1.7%和2.9%。其中,美国为2.3%和3.2%;在欧盟是1.1%和2.3%;日本将摆脱连续两年的负增长,今明两年都能达到1%左右的增长水平。最近有迹象表明,在2002年,各国普遍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松动的趋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最近延长了进口钢材的免税检查期。美国钢铁进口限制保护即将结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松动有利于更好的出口环境的出现。2003年的出口环境可能会好于今年,出口会继续有一定的增长。
——资源供给相对充裕,进口影响加大。今天的市场是一个全球过剩的市场。一方面,我国普通钢材产能巨大,增产潜力不小。据估计,2003年全国钢产量将超过2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4,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国。如果有消费需求,钢产量增加10%至2100万吨不成问题。另一方面,2003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二年,按照承诺,进口管制将会放松。2002年6月5438+065438+10月,中国只对冷轧、热轧板等5种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原有的9类产品中有4类未被覆盖,因此其进口量会相应增加。也有迹象表明,中国未来将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贸易,并相应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在这种背景下,低价进口钢材可能会冲击国内产业。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继续上涨的空间不大。进入2002年第四季度后,国际钢价继续缓慢上涨。国际市场钢材阶段性回暖基本结束,对国内市场的“领涨”作用明显减弱。在国际市场上,减产和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刺激的价格上涨效应基本显现。虽然2003年初后仍有上调价格的可能,但存在诸多变数,如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走势、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时间及其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等。因此,2003年全球经济走势并不十分乐观。受此影响,全年钢价总体水平总体平稳,进一步大幅上涨的空间不大。部分产品价格将较上月有所回落。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同比价格走势总体平稳。
2.外资并购钢铁行业可能成为热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项法律政策逐步与世界接轨,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增强;世界经济安全格局的变化和美国股市的下跌都促使资金流出美国。从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来看,今年中国将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2002年前9个月,中国合同外资金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这表明新的一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将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估计很难有今年这么高的增速。据估计,2003年利用外资金额超过600亿美元。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将中国纳入其全球生产和采购链,不仅会将其当地或其他生产部门转移到中国,还会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最近宣布,为了削减成本,到明年年中,他们将从中国购买几十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从而有效地节省成本。正是跨国公司的这种战略调整,导致了对中国廉价零配件的需求,从而增加了中国的钢铁消费量。更重要的是,外资M&A是中国入世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标志之一,对国家整个经济结构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国外M&A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时间跨度要以五年或十年来衡量,对钢铁行业影响深远。可见,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吸引外资较多,具有独特优势。最近,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它与此前发布的《关于向外国投资者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一起,构成了我国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政策体系。 这将对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其相关政策也将成为外资进入钢铁行业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