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来了,这些新的消费模式靠谱吗?
然而,这些无人零售产品和概念的出现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用户体验的缺乏,资本的热情,以及监管的挑战...这些都把无人零售推到了风口浪尖。
2065438+2007年7月12日,上海长阳路上的第一家“无人超市”经过技术改造后重新开业。
这些新玩意真的好用吗?
消费者这样反馈。
记者发现,目前无人零售主要分为三类:基于计算机识别的人工智能路线、基于RFID的物联网路线、自动售货机(二维码)形式的互联网路线。
生活中常见的自助收银台、自动咖啡售货机都属于无人零售终端。然而,这些新的消费模式真的好用吗?
刘先生在北京三里屯SOHO上班,在自动咖啡贩卖机买咖啡已经成为他的日常习惯。
他告诉记者,自动咖啡贩卖机不仅效率高,而且只需要10元就能买到一杯“美味”的咖啡。不过,刘先生也表示,自动咖啡贩卖机偶尔也会“死机”,“有时候只出来半杯,甚至有一次直接看到杯底。”
同样的“撞车”发生在自助收银台。在北京丰台区居然之家一楼的超市里,两个自助收银台已经工作了一年。
记者在现场看到,待结算的物品放在自助收银台上,等待几秒钟后,机器屏幕上出现相关物品的名称和价格,最后使用手机支付即可完成整个过程。
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使用自助收银的多为中青年,偶尔会出现机器反应滞后、结算延迟的情况。
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消费模式,虽然技术还不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无人零售正在改变城市人的生活方式。
7月21,2065438,北京丰台区一家超市的自助收银员在工作。
风口上的无人超市
与网店和实体店竞争
得益于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除了相对成熟的自动咖啡贩卖机和自助收银台,自2016亚马逊推出Amazon GO以来,“无人超市”的概念在中国被炒得火热。
先是24小时无人便利店郭斌盒子完成超过6543.8亿元的A轮融资,再是阿里巴巴推出无人零售超市“淘咖啡”。随后JD.COM也宣布将在全国开设50万家JD.COM便利店和大量JD.COM“无人超市”...
为什么「无人超市」受到各大电商的青睐?在分析人士看来,原因可以概括为传统零售业人力成本上升,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
国内人力成本的上涨有目共睹,近几年技术的发展让“无人超市”成为可能。此前,宾果盒子市场部副总裁王赢表示,与传统超市相比,“无人超市”的人力成本大大降低。一个Bingo Box的操作员可以负责20家商店,一个后台客户服务可以处理50家商店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投射出等量的流量红利。但市场逐渐饱和,流量红利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线上电商大战,电商零售的运营成本逐年增加。
面对现实,连接线上线下的“无人超市”似乎成了电商转型的“新药方”。这意味着,除了传统便利店,“无人超市”还要面对来自网络零售的竞争压力和冲击。
2065438年7月21日,北京三里屯SOHO,一位白领正在使用自动咖啡贩卖机。
“无人零售”成为资本新宠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资本市场,无人零售的火爆体现在投资的不断注入和相关概念股的崛起。无人零售已经站上了资本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自动咖啡贩卖机多为初创品牌,融资基本处于天使轮到A轮的过程中。其中“咖啡零吧”在Pre-A轮获得了西方资本3000万元的投资。“莱杯咖啡”上个月也宣布在9个月内完成三轮融资。
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也因为无人零售引起了一些波动。7月10,深交所向那辉科技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核查其业务是否与无人零售概念相关,无人零售是市场热点。此前,纳汇科技经历了连续四个一字涨停版本。
面对任何新业态的崛起,我们都应该保持理性和克制。
“目前无人零售刚刚起步,在监管和安全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他表示,无人超市的优势在成本控制上,未来很可能通过打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但需要指出的是,传统便利店在人性化服务方面有优势,所以无人超市的经营模式还是有疑问的。
新事物总是会充满曲折,我们必须在探索中前进,但我们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