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和财政遇到了困难。城投公司的债务怎么办?

作者:杨晓燕

随着社会财政数据和金融数据的公布,上半年经济形势的严峻性终于揭开冰山一角,使得悲观情绪持续蔓延,地方财政的压力解读和情绪输出持续上升。

但是,从宏观政策和金融体制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担心短期财政收入的下降,因为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赤字、调整地方债额度、发行特别国债来解决。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当前的困境对处于关键阶段的金融体系改革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政策还是有空间的,困局也不难解决。

从宏观政策来看,从去年开始就预测今年国际形势和经济增长压力较大,预留的政策空间相当充足。因此,地方财政短期收入下降实际上并不构成大问题。财政预算收入的缺口完全可以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和提前下达明年预算来弥补,不影响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

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地方财政收入的下降只是阶段性的困境,在充分的宏观政策工具下并不构成问题。预留的政策空间和权力空间完全可以应对当前的困难。而且,很多地方财政运行困难的现象,实际上是存量隐性债务没有消化,财政预算制度没有有效运行的标志;疫情只是加速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和严重程度,问题的根源不在这里。

地方政府转型艰难,收支矛盾扩大。

那么目前的资金困难到底是什么问题呢?实际上,目前正处于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地方发展模式转型、地方治理模式转型的共同关口,接下来迎接疫情的冲击会更糟糕、更艰难。

当前,在疫情压力下,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是当地工业的发展。在经济逆周期下,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当地优势产业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力度。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不仅要克服收入下降,还要积极维持投资,以获得长期的收入来源和健康发展;

二是地方隐性债务治理问题。过去,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和其他路径以债务投资的方式实现发展,但也带来了隐性地方债的问题,风险很多。当前,迫切需要厘清隐性债务问题,化解潜在债务风险,调整地方债务结构和期限,构建可持续的地方财政结构;

三是在改革背景下处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深化预算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地方财政收支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在近几年逐渐浮出水面,地方政府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和处理。然而,疫情的影响再次增加了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使地方政府疲于应对,往往需要上级政府的干预才能解决问题。不过,这也是地方政府“甩掉历史包袱”的最好时机。通过这段时间,地方政府可以解决一些过去难以启动的遗留问题,为新一轮发展做准备。

构建新的循环体系,改变财权控制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强调过,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来看,财政收入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地方财政之所以逐渐无法自给自足,本质上是中央政府在财政收入分配中拿了更多的比例,用于国家财政再分配;从而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国内经济内部循环的动能。因此,当前地方财政不能自给自足是财政分配结构造成的现状;它既是中央与地方多层次博弈的结果,也是中央治理不断加强的证据。

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财权不得不进一步下降。在更大的目标下,地方财政不仅仅是地方财政,还需要在以省为单位、全国为一盘棋的状态下重新审视。

这意味着地方财政的合规运营和监管会越来越多,上级财政统一管理、分配和监督下的支出体系会逐步完善。即使成功克服了当前的财政困难,未来地方政府和财政仍将继续“吃紧”“紧缩开支”。

未来的财政改革将继续在收支矛盾下寻找新的平衡,为宏观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