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番集团老板徐玉康的创业故事越长越好,越多越好,加上他的介绍,还有加分。
2000-2007年,杨凡集团工业总产值为84.47亿元,比1999年均增长8.6倍,其中2007年工业总产值为25.42亿元。销售收入74.87亿元,比65.438+099年均增长65.438+00.8倍,其中2007年销售收入22.29亿元。2002年至2007年,出口额达62.26亿元,其中2007年为24.34亿元。职工平均工资从2000年的8730元提高到2007年的31000元(不含中层以上干部),增长了2.6倍。目前,集团拥有舟山造船厂、东海岸造船有限公司、大神洲造船有限公司、青岛杨凡造船有限公司四家骨干造船企业;有三家船舶配件制造企业,包括船舶配件制造有限公司、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金庸船舶配件制造公司。
10年来,杨凡集团为社会提供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扶持舟山家庭产业基地,为渔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杨凡集团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支持当地教育和慈善事业。作为董事长,徐玉康对帆船运动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说,“我受过航海训练。我对船厂的一切都有感情。我爱航海,我爱航海的每一个工人。”出于对航海的热爱,承接业务时,我给客户一个凳子倒茶,周到热情。有时候为了推广一个业务,坐在客户家门口4个多小时也不觉得委屈。出于对航海的热爱,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没有节假日。巨大的工作压力已经使他的头发变白了。他说一定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因为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帆船的生存和发展。出于对帆船运动的热爱,他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在造船业低潮期果断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成功改造了船厂。2006年8月,他被并入剑龙钢铁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个钢铁和造船财团。2007年6月,美国高盛公司入股帆船。在这一系列改革中,倾注了徐玉康的心血。
徐玉康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廉政建设。他说这是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重大项目招标时,组织公司纪委、监察室进行全过程监督,并邀请上级监察机关监督。在招投标工作中,他要求公司领导回避,自己以身作则,从不参加各种与党员领导干部形象不符的活动。徐玉康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制定并实施了十年人才引进和招聘计划,先后招聘了数百名高校毕业生,并一次性从其他船厂引进了10多名中高级专业人才,创下了舟山乃至浙江造船企业人才引进的最高纪录。徐玉康表示,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一定要以人为本,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管理和培养人才,让人才在企业中得到锤炼,更好地服务企业,实现“双赢”的目标。这几年来,企业招的大学毕业生,大部分都在航海定居,在当地买房,结婚。他们说,我们帆船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公司领导特别是徐董事长强烈的事业心、拼搏精神、创业精神和民主作风,让我们看到了帆船的希望。
徐玉康对荣誉掉以轻心,有机会就把荣誉让给别人。而帆船人,却深深觉得他是公司的好领导,是员工依赖的好领导。他对帆船运动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他的伟大才华和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深深影响了帆船干部和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