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集团债务重组方案出炉为什么要遵循“四不”原则?
撰文|浑水研究院市值研究中心的出发点是什么
据昨晚媒体报道,江苏三胞集团债务重组方案业内昨日正式发布。浑水研究注意到,这一计划将遵循“四不”,即不破产、不逃避、不贴现、不违约。
据了解,三胞集团债务重组将采取“地方政府+央企争取投资”的模式,中国华融江苏分公司作为“纾困基金”,将为三胞集团提供80亿元的增量纾困资金,提供流动性支持。
2065438+2008年9月,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三胞集团金融债务委员会正式成立。经过近两年的谈判协调,最终形成了债务重组方案,这也意味着三胞集团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据了解,三胞集团债务重组不调整债权本金,与之前部分困难企业获得的减债不同,将全部纳入“留债还本”。
根据该计划的精神,三胞集团的债务有两种清偿方式。一种是对保留业务资产白名单之外的非主营业务资产进行清理处置,处置这些资产的收益或资产价值将全部用于清偿债务,实现减债。
二是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积极盘活主业优质资产。救助基金将提供相应救助资金,其中中国华融江苏分公司作为“救助基金”,将提供80亿元增量救助资金,缓解公司流动性危机,确保公司部分正常业务能够继续运营。比如三胞集团近几年布局的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盈利前景很好。拥有这些优势的主营业务回归正常发展轨道后,债务可以用经营现金流来清偿。
据该报此前报道,5月13日上午,中国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与三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前者将向三胞集团提供近100亿元的流动性支持。但在本次重组方案的报告中并未提及。
这种“地方政府+央企争取投资”的模式创新,如果能够顺利推广,将为国内企业脱困提供有益借鉴。
浑水调查显示,三胞集团债委会采取“协议重组”的创新方式,遵循“四不”原则,即不破产、不逃废债、不折价、不违约。
这无疑为其他企业的债务重组树立了标杆。
联想到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频频爆仓,甚至不少地方的一些大型国企意外违约。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完善债券市场法律制度,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这一部署也向市场发出了“建章立制”、“零容忍”的明确信号。
165438+10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第43次会议也明确提出,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行为,,应依法严惩,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这些会议虽然被外界视为近期国有债券违约事件,但同样适用于民营企业,也可能为未来企业债务重组设定基本原则,防止部分企业借机逃废债务,损害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因此,通过上述措施,三胞集团的债务重组方案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充分考虑了各方的合法利益,并获得了三胞集团债权人的初步认可。
三胞集团债务重组进入实务阶段。
根据重组方案,三胞集团债务风险化解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三胞集团将尽最大努力尽快完成债务清偿,债务重组后三胞集团法律主体不变,仍为扎根南京的有限责任公司。
三胞集团成立于1993,是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旗下拥有*ST宏图、南京新百两大上市平台,资产众多,还有宏图三胞、宏图地产、广州金鹏、南京富士通等重点企业。业务涉及零售、养老、医疗、地产、金融等领域。
2065438+2008年6月,三胞集团资金链突然断裂,多笔债务逾期,部分金融机构要求提前还债。三胞集团及其关联企业被金融机构起诉,资产被查封冻结。
三胞集团陷入困境后,中国银监会和中国江苏省人民政府牵头在南京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研究、部署和推动三胞集团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三胞集团金融债务委员会于2065438+2008年9月5日正式成立。
2018 10 6月10日,三胞集团金融债务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债务风险化解座谈会。会议强调,各债委会成员要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不得随意抽贷、压贷、断贷,不得采取诉讼、冻结账户、强行处置资产、平仓质押股票等不利于风险化解的措施;要稳定存量融资,认真研究加大流动性支持的措施,化解发展中的债务风险。
会议进一步明确,三胞集团要切实履行债务风险化解主体责任,积极开展自救,规范信息披露,积极配合债委会开展工作。
会议还建立了由银监会、江苏省人民政府牵头,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金融办、江苏银监局、江苏证监局、江苏省银行业协会、南京市金融办及相关金融机构组成的工作机制。
三胞集团创始人袁亚非也表示,要肯定和支持中央政府的去杠杆政策,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关于三胞集团的流动性危机,“我个人吸取了深刻的教训,经常反思。当时我说,欠债自然要还。我希望你能给我时间。现在我有信心完成重组,后面的三胞集团会深化大健康业务。”
(草媒公社成员均为自媒体,原创内容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