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如何避税
1.股权转让和免税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依法将其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权的民事法律行为。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筹划,在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收负担的目的。其结果是国民收入的直接损失,利用外资成本的增加,税收公平合理原则的违背,一个国家乃至社会的收入和分配的扭曲。其特点是不违法、低风险高收益、计划性和反避税。二、避税方式企业避税的方式多种多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税收差异避税,利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税收差异避税。(2)利用税法本身的漏洞,利用税法中的选择性规定,比如增值税购买环节的税收抵扣,房产税(从价计征)的计税方法不同;利用税法规定的不一致和不精确;还有一些优惠政策没有明确的时限。(3)转让定价避税关联公司AG低付,或低付高付,转移利润,涉及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或增值税等。变更支付利息和总公司管理费,影响利润;变更出资、抽逃出资等。,并逃税。(4)资产租赁避税。比如,在关联企业中,租赁效益好的高价设备,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使效益好的企业集团税负最小化;关联企业之间的资产租赁,以低税负规避高税负,如缴纳营业税规避缴纳所得税。(5)避税港避税。纳税人利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特区、开发区、保税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这些低税率地区设立常设机构、中转销售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转移利润,减少纳税。(6)营利销售避税营利销售降低销项税,大幅降低销售价格以换取价格优势,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国家税收受到影响,对企业有利,对税收不利。(7)利用电子商务避税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双方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交易无国籍无地域、交易者隐蔽性、交易场所虚拟化、交易信息载体数字化、交易商品来源模糊化等特点。电子商务为避税提供了更安全、更隐蔽的环境。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隐蔽性,避免成为常设机构和常驻法人,逃避所得税;利用电子商务的快速流动性,在虚拟的避税天堂经营,规避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利用电子商务对税基的侵蚀,隐瞒进出口货物交易和服务数量,规避关税。三、避税与逃税的区别(1)适用法律不同,避税适用的是涉外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后者仅适用于国内税收法规。(2)适用对象不同。前者是针对外商投资、独资、合作等企业和个人;后者只是国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3)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和不完善,人为安排经营和财务活动,逃避或减少纳税的行为;后者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在纳税期满前,有转移或者隐匿其应税商品、货物、其他财产和收入的行为,以逃避纳税的。一般情况下,不构成犯罪,但偷税情节严重,手段突出的可构成抗税罪。《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进行纳税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零二条: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抗税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以上是股权转让如何避税的介绍,由于在税收管辖权的选择和适用上的差异,会造成税收上的不公平;而税收法规的差异也为避税创造了条件。一般来说,避税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其危害性还是很大的,会被称为空谈,造成市场竞争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