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老友记里经常出现的水滴是什么套路!
先说说水滴基金都做了些什么。到最后,你对水滴基金的信任度还剩多少分!滴滴出行作为一家众筹公司,表面上是做慈善和公益,但本质上是一个卖保险的商业机构。因为水滴基金的使用者都是重疾患者,可以利用捐赠者和水滴互助成员的恐惧心理来推销保险。
所以,众筹只是水滴的一个流量入口。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其实商业的核心是流量,流量的多少代表了大小。规模越大,板块越稳定。所以对于水滴筹来说,病人数等于流量,等于钱。因为所有众筹平台的模式都是一样的,也就意味着谁能获得更多的患者,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所以,就像滴滴出行的员工和滴滴出行的员工在医院打架抢同一个病人的事件一样,为了抢更多的病人,滴滴出行对自己本地的员工做出了非常苛刻的淘汰路径。如果一个人每个月完成不了35单,就会被淘汰。地推基本工资只有两三千元。如果你想增加收入,你必须依靠佣金。
在利益的诱惑和苛刻的淘汰机制下,为了达到单率,提高众筹效果,地推会拿着平台反复打磨的文案模板,在各大医院拼命扫楼找患者,然后引导患者和家属加入互助社区,发起募捐。
所以你会发现,你朋友圈里的很多标题和求助说明都很相似,但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最寒心的是工作人员通常会降低审核标准,导致一些家境富裕的患者在滴滴基金上筹钱。你可以随意填写患者资质表,没有人会去检查患者资质是否达标。
因为一旦你的平台被严格审核,患者就会去另一个平台,仍然可以筹集资金。所以对于监管,平台管不了,也根本不想管。比如德云社的舞鹤城,曾经发起水滴筹,筹到1万,但是大家发现,这个人有车有房,家里不缺钱。
所以你捐钱给的病人很可能比你有钱,人家就是不想自己掏钱看病。而且在推保险的时候,滴滴出行只强调你只需要几块钱就可以获得百万重疾保险。但实际上从次月起就涨到40多了,即使连续缴费至少11个月也生效。
由于认知偏差,很多人一不小心就会点进去投资保险。虽然事后可以截票,但万一这是3亿用户量不小心呢?从根本上说,大病筹款确实可以帮助到一大批需要救命钱的人。但是众筹是在一个纯商业公司手里,商业公司一心想着怎么更好的赚钱。最终必然会踩在慈善公益上。最后这些公司只会搅黄我们的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