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音乐课堂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尤其是师生合作、学生参与合作,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了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一些表面的“热闹”,但教学目标不明确,音乐主体性不强。学生们要么忙着上课,要么满眼都是“眼睛”,然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音乐情感体验。因此,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根据平时听课评课的感受总结一下:一、灵活使用教材,认真备课,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迫,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享受学习的前提,是推动整个课堂进程的兴奋剂。学生们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境,发掘音乐作品的趣味性特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参与、积极探索。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听话”的学生了,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对音乐课的老师要求很高。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此,我们必须想出一些新的方法,以便结合教材,触及学生。比如,经过调查,同学们都很喜欢周杰伦。老师可以介绍周杰伦的音乐风格,让学生了解一系列音乐知识和相关文化。比如最重要的曲风就是说唱和节奏布鲁斯。学生们渴望知道什么是说唱和节奏布鲁斯,然后他们可以开始一系列的话题。在教材中让学生了解黑人文化的起源和形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周杰伦,我们还可以分析其他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手的作品。部分作品有京剧元素,可以进一步说京剧。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爱,面对所有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音乐课堂。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才能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第二,循序渐进,讲究方法。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殊技能。音乐教育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会涉及到音乐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也是提高一个人整体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原理首先要认识到,在此基础上如何有效实施技巧,一定要讲究方法。比如以“独奏”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我们可以以男声、女声、童声等为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识别,还可以了解不同演奏和声部的不同音域,进一步向学生介绍键盘上的声音和音域。通俗易懂,让学生增长音乐知识,拓宽音乐视野。被感染后,学生自发地、主动地想去了解,远胜于老师的恳切索取。他们应该在音乐课中多分析和纠正问题,少灌输讲解新知识,多复习和比较,让技能和技巧不再以知识和技术的冷面孔出现。相信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三、课堂提问的目的和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教师低效、无效提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1.机械的提问“这首歌好听吗?”“你喜欢吗?”等等;2.程式化问题:“这首歌分为几段?每段说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之类的类似问题。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有效提问?提供给学生的问题要难度适中,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打开学生的思路,不断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提问脱口而出答案,老师要继续追问为什么?很可能只有少数学生知道一些知识,这样老师提问就能发现问题。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四、课件使用的恰当性和合理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无可厚非。但是,如何客观地认识它,扬长避短地使用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建立课件,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我们不应该篡夺主人的角色。其次,要明确课件的存在是为了给课堂提供便利。比如速度快,占用空间小,可以重复使用,这些都是它的优点。但要客观地认识到它的弊端,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其屏幕的视觉体验会干扰学生的听觉体验,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设备故障或停电的情况下,会让依赖的老师无所适从。因此,一味夸大课件的作用,不注重自身基本功的提高,抱着只有课件才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的认识,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充分认识到人机的主次关系,注意声音和画面穿插的适当时机,注意静态和动态的结合,熟练灵活地使用课件,那么对我们的音乐课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锦上添花。第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学有规律,但没有固定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得到规律。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课程改革不应该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此,教师如何做到“低负高效”是问题的关键。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研究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与老师讨论、与老师交流、创新的地方。创造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方法和形式的设计上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便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六、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提高音乐课堂的实用性。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必须重视学生音乐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课堂实践是实施“低负高效”的一种手段。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一般多在课堂上进行,音乐课中的体验、模仿、探索一般都在课堂上进行,因此音乐课的实践要求尤为重要。如果要求太高,难度太大,就达不到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失败。如果要求太笼统,学生就会忽略一些东西。此外,现代课程评价已经从对教学结果的静态评价转变为对教学过程的动态分析和评价,并注重两者的统一。“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是教师灵活机智的再创造,应该体现教师自身的个性和风格,具有原创性和不可复制性。“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觉得应该把重点放在自身基本功的提升上。教师基本功的高低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也是有效教学的最基本条件。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课程正在改革,我们的理念也会不断更新、改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