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梅花鹿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梅花鹿圆圆的头上长着一对叉形的鹿角,喇叭状的耳朵藏在鹿角下,仿佛在偷听周围的动静,准备逃命。梅花鹿身体两侧有整齐明显的白斑,远看像梅花。这个斑点在冬天逐渐消失。
为中型鹿,体长125 ~ 145 cm,尾长12 ~ 13 cm,体重85 ~ 110 kg。头略圆,脸长,鼻露,眼大而圆,眶下腺裂,泪腺窝明显,耳朵长而直立。脖子很长。四肢细长,主蹄窄而尖,侧蹄小。尾巴很短。
外部特征:
毛色随着季节而变化。夏季体毛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背部两侧和身体下缘有许多杂乱无章的白斑,形似梅花,故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类似于枯草的颜色。颈部和耳后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后中线从耳尖一直延伸到尾巴根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周围有黑色毛圈。尾巴背面是黑色的,腹面是白色的。
母兽没有角,公兽头上有一对威严的真角,角上有四个叉。眉叉与躯干成钝角,靠近基部向前突出。二级叉距离眉叉较远,位置较高,常被误认为无二级叉,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为两个小枝。躯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毛向前向上交叉,眼角略向内弯,十分锐利。
生活习惯:
梅花鹿生活在森林和山地草原地区的边缘,而不是密林或灌木丛中,有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晚上的栖息地有明显的差异。在白天,人们选择生活在草密、体色相近的向阳山坡上,这样可以更早发现敌人的伤害,迅速逃离。夜间生活在坡向不确定的山坡中部或上部,但仍有不少向阳的山坡,草比较低矮稀少。
群居:自然条件下,梅花鹿群居,十几只到几十只不等。在寒冷的冬天,它比其他季节更群集。圈养的梅花鹿群没有变化。鹿群中的领头鹿经常影响整个鹿群的行动。为了避免受伤,很多鹿会按照头鹿或者几头鹿的方向和路线跑。偶尔有个别鹿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单独饲养,但胆小不安,在圈内来回走动,甚至不吃不喝。外来的鹿很可能会被这群鹿中的一些攻击。人们利用梅花鹿的这种群居性来驯化、放牧和控制整个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