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企业的经营策略有哪些?
作为首选,它需要的再投入资源较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其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但在具体操作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控制,对于规模较小或物流运营经验不足的企业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方式;相对而言,后者需要较大的资源投入,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可以获得较大的发展和整体服务带来的收益,对于有相当基础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凭借自身优势,准确及时地找到目标市场,是任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业务范围、企业资源、网络规模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航运企业不可能随意开展业务,物流业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如果没有正确的市场定位,就会对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造成威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物流。对于长航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提供长江大宗物资的运输和配送服务,参与工业和流通领域的物流供应链。同时,长航还在集装箱多式联运、货物流转、冶金企业物流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例如,在现有商业滚装运输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总公司与武汉长江航运公司、重庆轮船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专门的汽车物流公司,整合了集团分散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的运输、仓储、码头和汽车销售、检测、维修、保养等资源,统一了集团内部相关的汽车物流资产,建立了较具规模和规范化的汽车物流企业。此外,长航与中石化* * *成立长江石油产品物流服务企业,对长江流域的石油及其成品油物流进行统一运营。沿海航运:沿海工业区的工业品、能源、农产品物流。由于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与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产地重叠较小,沿海地区的原材料和能源运输将为沿海航运企业创造巨大的市场。近期,国内沿海煤炭、石油、矿石、钢材运输市场供不应求,为沿海航运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沿海南北的农产品运输上,中海做得最好。根据海南省农产品北上的物流需求和实际市场情况,中海决定建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2001年,中海与海南永清合资组建的海南中海永清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开辟了海口港(含洋浦港)至秦皇岛、天津、大连的海上绿色通道。据实际统计,通过海上绿色通道的运输时间比陆路快两天,但运费却降低了1/3,让北方居民吃上了新鲜便宜的海南农产品。此外,中远广州远洋运输公司还积极参与海南省西部海上绿色通道建设。远洋运输: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中80%的货物是通过海运完成的,远洋运输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巨大的运输能力,航运企业还具备从事国际物流业务所需的管理经验,在国外拥有众多网点和固定的运输设备。这些都有利于国际物流业务的发展。而产生国际物流需求的企业大多是跨国公司和国内优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对物流的需求较高。对于那些已经在中国设立公司的跨国公司来说,如果国际物流业务做得好,就有机会开展全面合作。参与并提供国际物流服务有利于物流企业占领高端市场。对于远洋运输企业来说,为这些国际知名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可以充分锻炼和丰富企业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管理能力,快速建立知名度,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创造机会。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如马士基、APL、NYK等。,他们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远洋运输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强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和加工企业的合作,完善市场化管理体系和客户服务体系;选择国内行业领先厂商建立稳定全面的物流业务合作关系,抢占制高点,进而与国际知名物流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成为全球物流服务商,为跨国企业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成本决定经营方式。航运企业在从事物流业务时,应该有多元化的服务档次或标准,不能一味追求公司口味来达到统一。在提供一定的物流服务和服务标准之前,他们应该首先计算成本和收益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以决定是否实施。通过成本计算,我们有时会得到以下结果:即使是物流企业本身的物流需求,从成本效率上来说,也不应该由自己来满足。比如中远,其船舶在中国沿海港口所需的设备和零部件由另一家公司提供;再比如汉莎货运在全球200多个网点所需的电子产品零配件和飞机维修设备的物流,由英国一家物流公司提供。他们是否无法满足自己的物流需求?当然不是,但更有利于公司的整体运营和效率。注重应急措施的程序能够提前规避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实际上,意外的事情总是会发生,尤其是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涉及多个工作环节和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导致整个物流运作过程暂停或中断。外部环境的变化,如道路、天气、社会秩序、国际关系等,都会给物流运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个时候,一个物流运营者就需要有很强的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一点在设计物流运营流程的时候就给予了很大的程度,比如设计应急措施和程序,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良后果带来的损失。例如,当海湾局势日益紧张时,上海航运公司制定了更加周密的应急计划。比如中海集团的方案甚至细化到了联运的模式。比如一旦港口被封锁或者大型船只不准进入,他们就准备在货物到达迪拜后,打开集装箱拆解成散货,走海运的散货船,或者通过拖车把货物走公路运到目的地。加强内部资源整合,水运商向物流运营商的成功转型,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需要正确、积极地制定战略并实施。航运企业不能被动地受外部环境的引导,而要受内部的驱动。世界各大航运公司都积极涉足物流业,成立专业化的物流公司,使整个公司的资源和设施有效发挥整体作用。在这方面,许多外国航运公司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2001,日本商船三井(MOL)将原本独立的空运公司等子公司整合为MOL物流公司;NYK今年成立了NYK物流公司,并计划扩大其物流业务。未来四到五年,物流业务占集团整体营业额的比重将提升至40%至50%。APL物流业务的营业额在母公司东方海鲜集团(NOL)不断增加,最终将成为NOL的主要创收业务。马士基物流为客户提供遍布全球的物流解决方案,可随时实施。被沃尔玛评为最佳承运人,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马士基物流的服务能力。双赢合作战略的实施将不仅仅是物流运作流程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有时甚至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这对企业的受益和发展同样重要。我国航运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内服务网络和现有客户群资源,通过与国内流通企业或大型工业企业合资或合作,建立物流服务体系。如:海南中海永清的成立和运营;中远和上海通用合作;中远与厦华电子的合作,中远与科龙、小天鹅合资的安泰达;长航与中石化合资的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等。这些都是中国物流业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典型例子。纵观世界航运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充斥着联合、联盟、兼并、重组等各种形式。由此,联合的实体有:铁兴渣化、马士基海陆等。航运联盟有:大联盟(哈-老集装箱航运、大马国际航运、日本邮船、OOCL、铁航渣华)、新世界联盟(APL、MOL、现代商船、东方海鲜)、CHYK(中远、韩进航运、阳明航运、川崎、德胜)、马士基-海陆等。还有各公司在具体航线上共享的舱位,如:中远与四方联盟(川崎、日本邮政、MOL、太古铁路)在太平洋航线和欧亚航线上租用澳大利亚与川崎、阳明之间舱位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