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江南吗?

扬州是江南,字面意思是江南。“江”在中文里有特殊的含义,就是长江。江南原本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地域大致为长江下游南岸。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江南的说法。直到隋朝,中原仍是地理坐标中心,江南常指湖南、江西。江南路建立于唐代,后来分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和贵州中路,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后来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名。历史学家冯贤亮说,“从地理上看,江南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繁荣的地区。但江南一词的定义和应用,从古至今从未统一过。”

历史演变

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域的演变是这样的:唐代以前,江南一词所指的地区包括江南及沿江广大地区,包括荆州(湖北东南部、湖南)和扬州(江西、安徽南部、福建、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唐代建立江南西路(鄂东南、湘赣、皖南)和江南东路(福建、苏南、上海、浙江)。宋代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湖北东南部)、江南东路(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南京)。清初设立江南省,后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

唐太宗建立江南路,覆盖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以及贵州、福建。唐玄宗将江南路细分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和黔中路。江南在古代分为江南东部和江南西部。唐宋时设立江南西路、江南西路,涵盖江南西部的江西、湖南、湖北南部,原属广义的江南。唐朝后期,江东被称为江南,文化意义上的“江南”概念由此产生。后来有了狭义的江南概念,江南西路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江西省;江东地区以南京为中心,主要包括江浙皖部分地区。清代设立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包括江东、江西。

狭义的江南和广义的江南

广义的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的整个江南地区,即不包括湖南南部、江西南部、贵州、福建的江南路。包括狭义的江南,江西北部,湖北长江以南,湖南北部。但是福建的一些地区有时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在古代被广泛使用,比如杜甫在长沙写的《遇李龟年下河》。广义的江南在现代也有使用,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江南就是指广义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楼(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王腾亭)泛指广义的江南。

江南,现在特指狭义的江南,指的是被文人美化的地区。即除福建省、浙江省南部外,江南东路以南京至苏州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南的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即苏南浙北、皖南、江西北部。长江下游以北的一些地区,如扬州,地理位置在长江以北,但经济文化与江南相似,也算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组成部分。但不是长江流域,认为是太湖以南甚至钱塘江以南的一些地区,比如绍兴、宁波。

嘉庆二十五年(1820)秋,清玄宗永宁(后称广广)刚刚继承大一统。当时最繁荣昌盛的江南地区风调雨顺,富庶祥和,但一场王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瘟疫悄然出现。随后几年,这种据说是由福建、广西经海路传入的疫情,在这一带迅速蔓延,并不断向西、向北蔓延,酿成了一场几乎波及大半个中国的浩劫。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真霍乱周期性流行的序幕也由此拉开。